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再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的政治责任”,要求我们“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四次视察吉林,每次必看农业、必讲粮食。这次总书记明确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吉林要当好排头兵”。这是对我们的重托和厚望。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把“完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机制专项”作为9个重点专项改革之一,作出部署和安排。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方位、系统性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稳稳扛起来。
要在“藏粮于地”上下功夫,着力促进粮食稳产增收。对我省而言,黑土地是宝贵的财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必须改造好利用好“沉睡”的财富。要持续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坚持“以种适地”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持续释放土地资源潜力。
要在“藏粮于技”上求实效,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契机,加快6个省级育种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示范,壮大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要加强育种制种、大田生产、售出加工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无论是农业产业发展还是粮食增产增收,都必须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要在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上下足功夫,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提高土地流转效率,培育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社会化合作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本报评论员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