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农民一起走进田地,探寻现代农业的魅力;和边境检查站民警一起巡逻,记录林海雪原上的坚守与奉献;与工人一起走进企业车间,见证生产场景的热火朝天……蛇年春节前后,吉林日报精心组织、扎实开展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
连日来,记者们奔赴乡村田野、城市街区、工厂车间、边疆哨所、春运现场、冰雪乐园,用笔和镜头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描绘黑土地上欢乐祥和、昂扬向上的新年新气象,呈现吉林大地的烟火繁荣、各行各业的平凡坚守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风貌。
行走中,遇见“进”的吉林
机械臂挥舞着精准的轨迹焊接车体,智能运输车往来穿梭运送部件,工人手持5G智能终端核对车体参数……本报记者何泽溟走进中车长客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基地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采访那天,长春的气温很低。车间内,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幅繁忙火热又充满科技感的生产图景。“非常震撼,这是吉林向‘新’而行的奋斗缩影。”何泽溟感慨道。
人勤、产兴、城旺,在欣欣向荣的吉林,处处都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故事。透过记者的笔触和镜头,人们见证着来自基层一线的新气象新风貌。
这个冬天,吉林冰雪沸腾了。聚焦吉林冰雪产业新发展,记者们一次次走进雪乡、雪场,通过深入观察、深度体验式采访,探寻、发现、记录吉林冰雪的发展之路。作品《观山玩雪乐不停》这样着墨:长白山瀑布广场,雪地摩托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长长的队伍中,游客们兴奋地等待着体验雪地驰骋的刺激。在延边安图县二道白河镇奶头山村,记者对话村党支部书记和民俗旅游公司负责人,实地探寻冰雪经济带动下,冷清小山村“华丽转身”的成功密码。
迈开脚步、沉下身子,通过“新春走基层”活动,记者们真实感知吉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真切感受白山松水昂扬奋进的时代脉动。“基层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今后,我将继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多创作‘沾地气’‘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何泽溟说。
行走中,感悟“守”的责任
自动化生产线上忙碌的产业工人、风雪夜里守护万家灯火的“电网医生”、让旅客归途变暖途的机场大巴调度员……气象万千的新春图景里,有阖家团圆的喜悦,更有守岗尽责的坚守与奉献。
1月28日,除夕一大早,本报记者祖维晨就来到长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进行采访。祖维晨发现,虽然已进入春节假期,福利院里却比往日还要热闹。工作人员除了耐心细致地为老人进行日常护理,还别出心裁地举办了年货大集、新春摄影等精彩活动,想尽办法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生动的故事也在基层。”这是祖维晨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心得体会。大年初六这天,她又搭上运送物资的皮卡车,来到长白山边境管理支队天池边境检查站。当天,她和民警一起,顶风冒雪,向着55号界标的方位开展了一次雪地巡逻。“天寒地冻,道路崎岖,每走一步都很艰难。”车巡、步巡,翻沟、爬坡,寒风呼啸中,民警们用了近4个小时才完成巡逻任务。“这种体验式采访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他们的付出和不易。”回到住处,祖维晨思绪万千,一气呵成完成作品《守护天池,他们与风雪共度春节》。
“我采访过很多平凡的普通人,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给我带来的触动却非常大。”“新春走基层”活动让祖维晨明白,记者只有真正走进群众、走进生活,才能发现最美的人和事,才能写出有温度的新闻稿件。
行走中,记录“吉”的精彩
令人陶醉的蓝天白云、街头巷尾的浓浓年味、剪纸艺术中的文化传承……记录大美吉林的别样精彩,记者们深入各行各业,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拍。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伴随我省2025年春运大幕正式拉开,本报记者刘姗姗、邹鹏亮走访机场、火车站和高速公路客运站,直击“回家”现场,体验春运的便民服务、暖心举措,感受回家路上喜庆、祥和、热闹的年味儿。
本报记者李雪晴、韩玉红关注热闹的城市大集,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在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寻找浓浓的烟火气息。“大集,已然成为春节前夕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见证着吉林发展的变迁,也传递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韩玉红觉得,在热闹的大集里,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精神的慰藉和文化的传承。
路途漫漫,收获满满。不知不觉中,2025年吉林日报“新春走基层”活动已渐近尾声,但记者们践行“四力”的脚步永不停歇。接下来,他们将继续在黑土地上和群众一起奋斗前行,用心聆听奋斗足音,用情描绘新时代吉林发展新画卷,用热气腾腾的新闻作品为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鼓”与“呼”。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李娜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