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双头参

  更新时间:2025-02-08 07:58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双芦茎林下参照片 王国良 供图

双芦茎林下参照片 王国良 供图

沿G331的一条岔路去清河镇采风,拜访吉林省野山参商会会长王国良先生。当我们一行人赶到王国良所在的山参商会会馆时,他正忙着接待外地来选购林下参的客户。我们便利用等待的时间参观了坐落在清河镇中心的“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

集安市是全国唯一的边条参产区和林下参最早最大的产区,享有“国参故里”之称,每月的逢1、逢6日都有人参大集,届时人头攒动、商贾云集。我们来的这天是12月18日,没有大集略显空旷,市场里的商号、商铺、摊床、摊位比来买参的客户多。我在一个卖参老汉摊铺上摆放的十几个人参泡沫箱子前停下,边看边与老汉攀谈。老汉十分健谈、善于推销,看我一知半解还挺虚心的样子,明知我不是买主,也热心向我介绍他几十年种植林下参、自产自销的“人参经”,过一会儿还拿出一棵用青苔包裹着的水参,向我展示说:“这是一苗三十多年的林下参,比一般野山参还神奇,奇就奇在一棵参长出双芦头。”

乍见此参,我当下心头就是一惊,这是我接触人参文化四十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和一直没解开的谜啊!据卖参老汉介绍,这些年山里禁枪禁猎,野猪等山牲口越来越多,林下参也常被野猪拱吃和狍子踩踏,林下参受伤后,有的几年不出土,等自我疗伤休养好了,再发芦芽出土。“这棵参就是憋了几年,憋出的俩芦芽,你说神奇不?平时我留做标本,不轻易给人看,也不卖。今天顾客少,拿给你看,结个眼缘吧!”

边看边聊,我心里有点数了,又问了一句不在行的话:“这种长俩芦头的林下参叫啥参啊?”卖参老汉不屑地白了我一眼说:“告诉你也没啥,你也不懂。我虽然头一次见着俩芦头的人参,但我打小就听过老放山把头们讲故事时,管这种山参叫‘夹子参’。”没等我继续往下追问,采风团的领导就来招呼说,王会长那边接待完客户了,正等着我们去座谈呢。

野山参商会的王国良会长果然健谈,从家族闯关东放山挖参,到边条参和林下参的药用、食用、饮用、保健、美容、护肤,以及集安林下参在国内外人参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一直讲到自幼承父兄引领结缘参行的传奇,还有家族红色历史等等。伴随着采风团伙伴与王国良会长的商业文旅式的交流探讨,我的思绪开始溜号,又从市场摆摊老汉那苗双芦头林下参回到了40年前我最早接触人参故事的课堂。

1984年的时候,我在东北师大中文系上学,曾跟随民俗学教授汪玢玲先生学习民间文学和东北民俗。汪玢玲教授当时有个课题就是“关东三宝”,其中首要的就是人参故事传说,并引用了明代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东北人参的详细记载。我当时年轻,有点好学精神,还真就借出《本草纲目》翻看,里面的医方药性是一窍也不通,但对书中所附的草药图还能看明白。谁知这一表面明白,问题就来了。原来,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附图中画的人参很奇怪,是一棵长着双芦茎的人参,和平时看到及汪玢玲先生讲授的,人参一茎、五叶轮生完全不一样,对不上号。带着疑惑,我当时也向汪玢玲老师询问了。汪先生是个书斋里的大学者,读书多、研究深,实地采风少,但她老人家做学问好,学风正派,值得敬佩。汪教授实事求是地解释道:“五百多年前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附画的辽东人参图,和今天我们讲的与见到的确实不一样。对和错,及什么原因,真不知道。你们以后在采风或工作中慢慢存疑求证吧。”

就这一句“慢慢存疑求证”,我曾先后在各种场合中求教,虽有不少人参文化专家厌烦我的问题,觉得幼稚和无聊,但也有尽自己所知给予交流和解答的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著名满族学者富育光先生跟我说:“李时珍的字叫东璧,在满族说部《两世罕王传》(当时还没出版)中就曾讲到,李时珍亲自到辽东长白山区采药挖参,当时女真人称其为‘东璧师傅’。”这就是说李时珍是亲眼见过和亲自挖过野山参的。还有抚松县的人参文化专家王德富先生很认真地和我说:“这种两个芦头的人参,真没见过。但听过老辈放山的把头讲故事时称之为‘茄子参’。”至于为啥叫“茄子参”,王德富也不知道,也没打听和问过别人。

正在我一心二用,边浮想联翩,边听王国良会长滔滔不绝的时候,王会长喝了口用林下参泡的茶饮,同时招呼大伙分享品尝。不知是受王国良会长讲解的启发,还是喝了林下参茶饮的神奇功效,我突然灵光一现,茄子参和夹子参,是一个意思,一回事啊!因为“茄”是多音字,也念“jiā”,而且,“茄”和“夹”都是“俗字”或“别字”,正字应该是“嘉”,这种长有双芦头茎秆和参籽的人参正名应该是“嘉籽参”。因为中国自古就有“嘉禾”吉祥的礼俗。这一灵光,让我翻开了几部古籍。汉·王充《论衡·讲瑞》:“嘉禾生于禾中,当禾中异穗,谓之嘉禾。”《宋书·符瑞志》:“嘉禾,五谷之长,王者德盛,则二苗共秀。”《三国演义·第八十四》:“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清史稿·礼志》:“雍正二年,耤田产嘉禾,一茎三四穗,越二年,乃至九穗。”可见长出双穗的禾苗,在古人心目中是多么吉祥的符瑞象征,正因如此,长出双芦头的双茎双籽人参,称为“嘉籽参”,既是人参文化中于史有证的祥瑞名称,也是民间叫法中可能通过训诂讲得通的佳名。

长期求索,一朝偶得。感谢这次揽胜探微采风机遇的同时,更让我觉得应该向药圣李时珍和他的生命巨典《本草纲目》存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致敬和顶礼膜拜!也要告慰仙逝五周年的恩师汪玢玲教授灵前:您40年前教学生时遇到的难题,通过慢慢求证,在这次“揽胜探微 问道吉线G331”首站集安市的采风过程中似乎解开了。

东璧采参到关东,《本草纲目》画真形。

嘉禾棒槌万古秀,幸逢盛世我正名。

谨以此小诗记事并为接下来的揽胜探微采风和寻参记行程鼓劲加油!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张徐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