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位于白城市镇赉县域内的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银装素裹,上午室外气温降至零下15℃。伴随着“咯吱、咯吱”的脚步声,记者的脚印向雪域深处延伸,通向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站暂养点。
“咯啊、咯啊!”清脆嘹亮的叫声划破长空,“它发现我们了。”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邹畅林说。
一抹洁白的身影闯入视线,那是一只丹顶鹤。它单腿站立,修长的脖颈优雅地弯曲着,身姿挺拔,头顶上那一抹鲜艳的红色,恰似冬日里燃烧的火焰,在洁白的身躯衬托下,更显明艳动人。
看到有人走近,丹顶鹤脖颈伸直,姿态瞬间变得警觉起来。黑溜溜的眼睛里透着灵动与警惕,仿佛在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当丹顶鹤展开双翅,羽翼像是两片洁白的云朵,飞羽边缘镶着黑色,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仙子。
然而,今天这位仙子则成了一位“路霸”拦住了我们的去路,“小心别靠太近,它会叨人。”饲养员徐宝军说,这是一只雄性丹顶鹤,霸气着呢。
“你被叨过吗?”
“你看这伤疤。”徐宝军撸起袖子,手腕上留有一条5厘米左右的疤痕。
“我一来它们就知道有吃的了,自动就围到我跟前。鸟儿也会和你嬉闹,但它们爪子一落就是一道疤。”
“刚开始干这工作时适应吗?”
“和鸟相处其实和人一样,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徐宝军笑着说。他已经在这里工作3年多了,每只鸟的习性早已熟悉。
如今,这里有丹顶鹤7只、白鹤2只、白枕鹤2只、灰鹤4只、大雁6只。
“那只喜鹊呢?”
“它是自己从外面飞进来蹭饭的。”大家哈哈大笑。
“这些鹤一天吃几顿饭?”
“一天两顿,一顿一斤鱼、半斤苞米粒,有时候还喂颗粒料、白菜和胡萝卜,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得把它们的身体调理得棒棒的。”
正常情况下,野生的鸟类会保持和人类的距离,警惕性很高。救助站的鸟类都是野外生病、受伤,或者放飞前进行体质监测的。
“你看那只白鹤,是前些年野外救助回来的,它的一只翅膀折断已经无法再飞了,这里就是它的‘养老院’了。”邹畅林说。
“野生的鸟类其实和人类一样,也有体质强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吉林白城护飞队队长潘晟昱介绍。一只鹤的体重大概有5至7公斤,迁徙时体重能够下降三分之一,食物补充不及时就危险了。
“每年的迁徙季,有的野生鸟类没能补充到足够的食物就跟大部队一起飞了,抵达莫莫格时体重会下降得厉害,无法进行下一步的迁徙,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救助。”邹畅林说。
“咯啊,咯啊!”丹顶鹤引颈振翅,又是一阵鸣叫。
“到饭点了,再不给它吃饭它就生气了。”徐宝军介绍,为了防止鱼被冻住,冬天早饭一般安排在9点多。
“别着急了,我这就去给你拿。”
看着徐宝军一路小跑的背影,丹顶鹤则傲娇地围着饲料盆踱着步,让大家不禁莞尔。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本报记者 张磊 尹雪 实习生 刘一潼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