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滴水成冰。连日来,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湖西人民法庭庭长曹春江奔波在调解案件的路上。“最忙的时候,我一天调解了6个案件。”曹春江表示,虽然工作节奏紧张,但是能为百姓提供及时周到的司法服务,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法官在接收案件后,秉承调解先行、能调尽调的原则,力争让群众不打官司就能圆满解决纠纷,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
“现在我们进行庭前调解。你们双方是在一起工作了多年的老板和员工,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都有什么争议?你们分别说一说。”春节前夕,在湖西法庭二楼调解室,曹春江正在调解一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现场你一言,我一语,双方争执不断,一度陷入僵局。为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曹春江从目前经济形势、老板对员工应当负担的法律责任等角度,兼顾法理与情理,耐心对双方进行劝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达成后,曹春江制作了调解笔录,经双方签字后根据调解笔录制作了调解书,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曹春江脸上露出轻松的微笑,有序整理好文件后,准备调解下一起案件。
作为一名有着二十多年民事案件审理经验的基层法官,曹春江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竭尽所能用司法力量守护群众平安幸福。他深知,基层人民法庭处在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处在矛盾纠纷的最前线,承载着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重任。工作中,他总结了一套调解“秘籍”。“在诉讼调解中,法官要接地气、有亲和力,让当事人能够卸下心防。要把握最佳调解时机,提高调解效果,并根据个案的不同特点和背景,有的放矢地综合使用多种调解技巧,采用不同的调解方法。同时,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脚沾泥土,胸怀百姓。身为一名基层法官,曹春江的一天既忙碌,又充实,更有盼头。“每一件看似寻常的家事纠纷,都关乎人民群众心中对公平正义的期待。我们力争用零距离的贴心司法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也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质效尽一份力。”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本报记者 赵梦卓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