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笔记丨202天、136条道路,记录林海雪原之变

  更新时间:2025-01-20 08:28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2024年12月19日,中交一航局五公司承建的吉林省重点国有林区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正式完工。在吉林长白山西麓的敦化森林里,新建改造的136条道路蜿蜒于大山密林中,将有效改善林区的通行能力,提高森林防火应急保障能力,促进敦化市林区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

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要短,速度要快,有效工期202天,要想保证现场施工又好又快,各工序必须做到“无缝衔接”。

项目开工前,需完成道路通行、桥涵破损、环境情况等勘探工作,为后续施工提供准确信息和数据支撑,项目团队的第一件事就是派青年突击队进行了近一周的实地考察。

春天的雨后,林间泥土松软异常,茂密的树枝和灌木不时刮擦车身,甚至直接挡住前行的去路。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相对平坦的空地,小分队赶紧架设好设备,开始记录数据。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据逐渐将笔记本页面占满,这也成了前期策划最宝贵的一手资料,为施工策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路况很差,大车一次只能进一辆!千万保持顺序!”生产经理马彦伟的声音在施工现场传来,大家不敢马虎,盯着每辆车、每个人的每一个动作,几个主办技术员与工人各司其职、配合默契。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一辆又一辆运输车在崎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2024年9月中下旬,东北已是深秋,浩瀚林海,千万棵青松间显出数条“深灰色”的道路。主路已经初步成型,可施工现场路面狭窄,运输车辆经常造成道路“梗阻”。

“道路宽度设计为4.5米,错车道宽度方案设计7.5米,但运输大车长度往往能达到8米,掉头费劲。”技术员王鸥抛出这个挡在施工效率的难题,运输速率问题是摆在大家面前的真正“大考”。

查阅大量资料后,技术员陈帅率先提出了解决方法,“通过减少同时在施工现场的大型车辆数量,可以减少掉头的需求,从而减少拥堵。”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掉头是顺利了,可车辆少了,速度依旧很慢。“查看施工红线,调整错车道宽度,增加磨耗层施工进度。”经数小时奋战,大家找到了最佳的施工布局方案,依旧执行每隔500米一个错车道,并将错车道宽度调整至9米,问题迎刃而解。

来到冬天,项目临近完工,建设团队一刻不敢松懈。隆冬时节的敦化很冷,冻融交替,夜间路面迅速结冰,变得湿滑,不仅给周边村民运输粮食带来不便,也给工作人员的运料带来了诸多困难。

按照原先方案,需要购置大量融雪剂保证施工生产,考虑到成本和效率情况,项目组决定采用“清”与“撒”双线并行,“先组织人员和设备进行除冰除雪作业,采取随下随清原则,减少冰雪在路面积存的时间。特殊路段撒上煤渣,避免事故发生,确保群众安全出行。”主办技术员刘烈魁介绍说。

看到用黑色煤渣化雪的村民们,一开始并不乐意。“这哪来的黑不溜秋的煤渣,整得多脏,挺影响环境的。”路过的村民向施工人员抱怨。“这是我们刚进的煤渣,铺上就不用担心周边道路发生事故了。”面对村民的担忧,物设部部长郭学伟耐心地解释。

得到了村民们的理解,现场施工也格外顺利,“看,这煤渣的效果真不错!”一位工人指着已经开始融化的路面说。“施工收尾在即,做好防滑工作,储备充足的防滑料,既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也能确保周边居民的安全出行。”

两百余个日夜,大干快上,一条又一条新路蜿蜒至山林深处,一幅道路新、生态美、百姓乐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胡毅慧 吉林日报记者 吴茗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