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6日,晨曦微露,“揽胜·探微 问道吉线G331”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在吉林日报社正式启动。这是一支由历史、民族、文化等领域的专家与报社记者组成的采风团队,带着寻美探秘的心境,即将奔赴“最美边境线”G331吉林段首站——集安,一座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誉的美丽边境小城。
集安,坐落于景色如画的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地处长白山西南麓,四季气候宜人。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水碧山青,风光秀美明丽;还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处独立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历史的遗存为小城镀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牵引着四方游客前来踏寻千年前的古迹……
2024年12月16日 雪
一锅三吃高丽火盆
冬日出行,眼中所见心中所感似乎也沾染了冰雪的清绝婉约,白雪轻飞,驾车穿行于G331吉林段,沿途起伏连绵的山峦在冬的滤镜里,平添一抹白色温柔。美景在前,时光也显得短暂,随着群山退去,车子进入了集安市区。没有高耸时髦的摩天大楼,一处处楼房白墙黛瓦排列得松弛有度,街面整洁干净,给人玲珑别致的感觉。
舟车劳顿已然到了饭点,集安行第一站打卡当地特色美食。人们说“拴住男人的胃就是拴住男人的心”,女人又何尝不是?一碗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
在火盆一条街上,贴心地立着旅行景点攻略图和美食推荐榜单,高丽火盆、明火烤肉、鸭绿江鲤鱼、人参鸡汤,珍馐美馔令人垂涎。位列榜首的集安地标美食高丽火盆,是朝鲜族特有的美食,因食材种类丰富多样、味道鲜香浓郁、价格实惠亲民,不仅深受当地人喜爱,在南来北往的食客中亦是好评如潮。
从高丽火盆的命名,可以粗略猜想出,其在形式上与炭火有关,在由来上与民族相关,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些传奇的故事。思绪神游间,滋滋作响、喷香冒气的火盆隆重地端上桌来。锅底平铺一层煎至焦香的豆腐,于第二层加入单独炒熟入味的豆芽,第三层倒入翻炒过的牛肉、猪肉、牛肚、猪肚、牛蹄筋等,最后摆上一圈米肠和青红椒圈。将平底锅搁在燃着的炭火盆上,高高拱起的一座美食山头,赫然入目颇显“气势”。仅凭新奇的外观和独特的烹饪方式,就给食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多种食材交融混合,咕嘟咕嘟着汁水,香飘四溢,眼馋口急的空当,赶紧去调一碗蘸料。随着炭火的烘烤,高拔的“山头”低矮下去,肉类的油脂逐渐脱离,食材一点一点变得干香浓郁。
一顿高丽火盆由开始的“火锅”到后来的“烧烤”,竟吃出两种美食的感觉来。别急,还有一味正等待压轴出场呢,煸出的油水用羹匙舀出一部分,打入鸡蛋,倒入米饭与剩余的菜肉煸炒,不多会儿干香油润的什锦炒饭,作为这一餐的彩蛋,完美收官。在炭火盆包裹的温暖里,吃着可口的食物,简单的闲谈,宾至如归,旅人的疲累与拘束一点点剥离……
世遗古都的千年音韵
小城集安,用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话说,“到哪儿都是起步价”,地方不大却流淌着历史长河的古韵风华。迄今为止,集安境内共发现古遗址、古墓葬1万多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岁末寒深,宝石蓝色的天空愈发显得深邃高远,清风流云,游人零落,四下里静悄悄的,阒然无声。唯有景区入口处“世界文化遗产”六个鲜红的大字,昭示着往昔的繁华盛景,令人肃然起敬。人类瑰丽的文化遗产历经几千年风雕雨琢,抖落历史的尘烟,与今时今日的我们从容相见。心头涌起一阵感动,温热的眼眸追逐着讲解员的步履,走进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始建于1983年,下设集安市博物馆、好太王碑、长寿王陵、丸都山城等景区,是世界上高句丽遗迹分布最集中、内容最丰富、特色最鲜明的高句丽历史研究和展示中心。
长寿王陵又名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之陵,为方坛阶梯石室墓,建于公元5世纪。长寿王陵陵园设计完美,石造工艺精细考究,堪称高句丽石结构陵墓的巅峰之作。长寿王陵外观呈截尖方锥形,与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有“东方金字塔”之誉。历史的波谲云诡引人遐思。
时光如流,晚霞给白云勾了一圈金边,而我即将告别高句丽早中期的王城“丸都山城”,从高句丽星河灿烂的历史中抽离。偏偏那为寒冷逼仄到几近枯竭的溪水,有意挽留我的离去,在剔透晶莹的薄冰之下,涌动的一缕流水,于喘息的孔洞,吟唱出“叮咚叮咚”的清脆之音,这是穿越千年的音韵。想这山泉水曾经是偌大王城的水源,这水里的鱼虾曾哺育这一城的百姓,而今,这流淌了千年的水,仍在为一位虔诚拜望的旅人淙淙有声……
2024年12月17日 晴
一见倾心冰葡萄
出集安市区沿G331往鸭绿江河谷方向,去见集安独有的冰葡萄。冰葡萄经过反复地冻化难以运输保存,所以通常以“冰葡萄汁”“冰葡萄酒”的方式为人所见。冰天雪地的户外,藤蔓上挂着的、头顶一团雪被的冰葡萄,非得跋山涉水亲自去鸭绿江河谷,方能一睹其清丽出尘的容颜。
太阳隐在山的背后,橘色的柔光浅浅地晕染出群山的曲线。鸭绿江江面笼着一层雾气,像薄薄的白色纱幔轻覆水面,仙姿曼妙。待到太阳爬上山头,阳光刺破纱幔,雾气散作千丝万缕,远远望去纤细的雾丝直立水面,如绿波里长出的一棵棵仙草。一路上被这如梦似幻变化多端的江雾迷了心窍,太阳越升越高,雾气翩然匿迹……我们来到了鸭绿江河谷,河谷沿江分布着二十多个葡萄酒庄。
集安地处长白山西南麓、鸭绿江中游,是中国山葡萄之乡、中国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横贯全市的长白山系老岭山脉阻断了北来的寒流,溯江而上的黄海暖湿气流,在集安鸭绿江河谷交汇,形成了春风早度、秋霜晚至、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的气候。鸭绿江沿岸土壤通透性好,矿物质丰富,独特的自然风土条件,是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特有的区位优势。
冰葡萄,是普通葡萄冰冻一下得来的吗?事实并不如此简单。集安的冰葡萄是指“北冰红”和“威代尔”两种特殊品种的葡萄。中国农科院特产所经过三代人、半个世纪的精心培育,在集安选育的山葡萄品种“北冰红”,不仅冬季无须埋土防寒,而且可以在树上自然挂果至冰冻,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压榨出红色汁液、适合酿造冰红葡萄酒的山葡萄品种。
在鸭绿江河谷,冬至前后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8摄氏度,地上覆盖的片片落雪闪耀着银色的寒光,我们幸运地见到了冰葡萄的芳容。苍棕色的枝蔓上一串串深红、黑紫的葡萄,不复丰盈饱满,凹陷着皱瘪着。那深邃的色彩,默守的姿态,在远山与流水组成的如画美境中,带着一丝冷艳、平和的美学意味。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粒细细品尝,柔韧之中包裹着沙沙的冰渣颗粒感,甜蜜清爽果香馥郁,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特别口感。仅仅尝了一粒葡萄,呼吸间鼻腔、口腔无不充斥着清新的果香,久久不散。
冰葡萄因寒冷方才成就其独特的口感,果实挂在枝头通过反复地自然结冰和风干,葡萄中的糖分高度浓缩,在零下8摄氏度以下的气温时采摘,结冰状态下压榨,低温保糖发酵,酿制出甜型葡萄酒。冰葡萄酒香气芬芳四溢、口感甜润奇佳,是酒中珍品。
在村民处了解到,“北冰红”之所以只能在河谷沿江种植,别处无法复制,离不开轻纱、棉絮般的江雾。因为雾气的屏障隔绝了春寒的侵袭,“北冰红”才能在春天成功出芽孕育新生。原来,那雾果真是仙草,以其仙气灌溉出香气袭人的冰葡萄美酒。
认识了冰葡萄,似乎又多了一个喜爱冬天的理由;又因为冬天的缘故,与颇负盛名的集安白桃错过,这小小的遗憾或许正是来年秋天再见的伏笔。
在鸭绿江国门景区遇见中华秋沙鸭
看山看水看完了葡萄,才感到饥肠辘辘,在农家院简单吃口饭,采风团一行人便匆忙地赶往行程里最令人期待的鸭绿江国门景区。怀揣着雀跃的心情,一路上彼此热络地交谈着见闻逸事,边境风情总能牵动着人的浪漫情怀。
缓步鸭绿江边,隔江与朝鲜满浦市相望,对岸的民房、掩映其间的小路一览无余。两岸拔起的山脊线蜿蜒不绝,静静流淌的江水恰似一条青绿飘带,灵动其间。听当地人说,寒冬腊月里依然能见到朝鲜女子到江边洗衣物、洗头发。我试图寻觅这样一位不畏寒冷的女子,却意外发现屋宇间隙时隐时现的一位骑着自行车的朝鲜男子,以及对岸江畔浮石上几只梳理羽毛的野鸭。
在追问下得知,这就是中华秋沙鸭,春暖花开时节尤其多。同行的友人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面面相觑,那曾多次在文字中遇见的“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那个大名鼎鼎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1000多万年的“活化石”,就这样不期而遇!回过神来纷纷掏出相机、手机,为这古老而珍贵的小生灵留下鲜活的倩影。似乎感应到深情的凝视,一群秋沙鸭心意相通般扑棱扑棱飞到我们面前,在绿绸缎般的水面犁出一行行碧波……
鸭绿江国门景区是吉林省省内唯一一个同时拥有铁路、公路两个口岸的边境国门景区。在这里不仅可以饱览鸭绿江畔的自然生态风光、体验中朝边境的异域风情,还可以切身感受国门的庄严神圣。天公作美,抬头仰望挺拔矗立由大理石块镶嵌的铁路国门,醒目的国徽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浩然之气令人敬畏。耳边,讲解员正动情地讲述着眼前这座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曾承担起抗美援朝志愿军及其他作战物资的运输任务,见证了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在下解放桥头堡旧址,在锈迹斑驳的铁板上一颗浑圆的弹孔,与凹凸不平的墙壁上密密麻麻深浅不一的弹洞残迹,累累伤痕无声地记录着中国人民用鲜血与生命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壮举。桥头堡的外墙上,还隐约可见红漆字样的诗歌,“桥头是我家,党是我的妈。我爱我的家,永听妈的话”。有人猜测这首言语朴实、情感真挚的诗歌,或许出自志愿军之手。岁月久远真相已然难以考证,但言词间真情流露的爱党爱国之情,永远炽热,生生不息。
2024年12月19日 晴
百草之王人参
集安有“国参故里”之誉,是中国人参之乡、吉林省人参主要产区之一、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采风团最后一站,走近百草之王人参。
人参,在时光年轮中沉淀了几千年,以治病疗伤、延年益寿,成就了本草流芳的传奇,演绎出无数多彩奇幻的传说佳话。
在国家级人参特色小镇——清河,有东北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进入小镇,精美的人参造型路灯、红花绿叶挺立起的人参雕塑、一家连着一家的人参店铺,处处彰显着人参特色。长途车程令人困倦,一下车如释重负般舒展腰肢,呼吸间流溢着一股淡淡的草本香气,细细地嗅闻,不禁感叹连清河的空气都有人参味道。
因为不逢集又是寒冬,交易市场顾客并不多。展位上一棵棵人参千姿百态,个个拖着长长的须,在凹凸的纹路中还包裹着乌黑的泥土。人参生长、种类、品相、参龄说道很深,放山人的行规、习俗口口相传,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交织出人与参的亘古情缘,孕育出璀璨绮丽的人参文化。长白山采参习俗,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场里藏着的“人参博物馆”尤其惊艳。人参,破土的勇气、时间的沧桑、奇迹般的生长轮回,阳光、空气、土壤、雨露各种条件适宜、沉淀,直至充满灵性成就传奇。博物馆里不仅翔实记录了人参的起源、生长、运用、传说等图文资料,还收集到难得一见的采参传统工具,索拨棍、快当锯、骨头扦子、树皮腰子、蓑子衣、放山背筐……
一件件旧迹斑驳的老物件,在讲解员的娓娓道来中变得鲜活起来,为来访者徐徐展开一场生动奇幻的深山寻宝之旅。
传说中超过百年的人参会“逃跑”;人参有“起死回生”之功效;“上有紫气,下有人参”,在人参生长的地方常有紫光闪烁……这些传说并非空穴来风,随着人们对人参的深入了解,神话落地为知识,而未知又会重新演变出新的神话。几千年来,人与植物的故事,一直在续写……
短暂的行程太匆匆,眼睛里流连过的风景,心间淌过的感动,在行走的时光里镌刻下深深的印痕。一行人由开始时的专家、记者,变成结束时亲密无间的叔叔伯伯、哥哥姐姐。爬冰卧雪、共饮冰泉,在相互搀扶中,在一次次不同专业领域的点拨、碰撞中,那些穿越历史时空的惊艳回眸,那一幕幕触动爱国情感的动人场景,那氤氲于感官的美景美味,都将成为笔下一篇篇深情隽永的文字,献给这次珍贵的旅程,献给集安,G331吉林段首站,一座来过便会想念的美丽边境小城。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孙艺凌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