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我随“揽胜·探微 问道吉线G331”文化采风组来到集安,这一路看点很多,悟王城历史,观古碑古墓,探抗联踪迹等等,虽奔波劳顿,可我依然在兴奋中,尤其到鸭绿江河谷流域,看鸭江谷酒庄、看冰葡萄现场采摘、看“冰红”“冰白”酿储程序,皆让我兴趣盎然。
一
由于格外关注冰葡萄酒,于是我想到自己喝葡萄酒的历史,算起来应有几十年了。
上世纪70年代,每逢过重要的节日,如过中秋节、过大年,父亲除备几瓶高粱类白酒外,还特意准备两瓶“色酒”,这是给我姥姥、妈妈和孩子们喝的。因有此“助兴物”,我家过节的氛围,就会异常热烈、祥和、美妙。
当年,中国东北民间,还没有“红酒”的叫法,也没有“干红”雅致的称谓,更不知“冰红”为何物。那时,我们把野果、葡萄类的酒,通俗称为“色酒”,喝“色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兴安岭野果酿制的越橘酒,另一种是通化“红梅牌”葡萄酒。
到我能喝到通化集安的“冰葡萄酒”,才是近七八年来的事。当我有意识、有选择地品尝“冰红”“冰白”时,说明我喝“色酒”的层次有所升华了,至少已把喝红白葡萄酒,升至生理需求层面,融入自己精神需求层面了。
2024年12月17日一大早上,我们下了331国道,不多时就到了集安石湖村鸭绿江畔的鸭江谷葡萄园酒庄。
这里美如仙境,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酒庄在漫坡岛屿北侧。起伏错落的葡萄园,散落于大江西岸河谷带,无数趟水泥柱、千万条铁丝挂搭成的葡萄架,密密麻麻,横纵成队,沿江边分布排开。地面的白雪,如丛丛朵朵的白芙蓉,白黑成趣,与藤上吊着的串串紫葡萄竞相斗艳。
二
太阳初绽东山巅,雾岚遮着鸭绿江。
凉风爽面中,主人孔庆友为访者介绍酒庄的情况:
北纬41度的长白山南麓鸭绿江河谷,黑钙土肥沃,四季温润有序,这里半大陆半海洋的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果实着色时长,适合在冬季零下20摄氏度下,种植野生改良的北冰红、威代尔等。严冬阳光下丰蓄精华,风雪冰冻中饱润原浆,深冬12月采摘的葡萄称冰葡萄。用冰葡萄酿造的酒,简称冰酒。
酒庄南侧的300亩葡萄园,主要种植两类葡萄,北冰红造“冰红”酒,威代尔造“冰白”酒。鸭江谷酒庄的冰酒产量不大,年产7吨左右,质量却是同类企业的头雁之一。
集安沿江河谷带的葡萄园酒庄有二十几个,鸭江谷酒庄和百特酒庄主打高端冰葡萄酒。葡萄园和酒庄管理,都有规定标准,做到持久优质,相当不易。2022年酒庄200多亩冰葡萄,因冷冻气候不足,品质不达标,竟然没造一瓶冰酒!要保持酒庄品牌高精标准,企业宁愿承受损失。
61岁的老孔,是鸭江谷酒庄的创建人,他在江边摸爬滚打十几载,俨然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女儿农大毕业进京闯荡几年后,还是选择回山沟老家,帮父亲管理酒庄。参观生产车间、酒窖等,皆由孔媛引领兼讲解,这样,我才有与姑娘交流的机会。
我问她:飞进北京的“凤凰”,为何要返回故乡当“家雀”呢?
姑娘被我的问话逗乐了,浅笑着说:“父亲需要我,酒庄需要我。近年,鸭江谷酒庄的冰酒销售战略存在问题,销售业绩不理想,酒庄生产的‘冰红’‘冰白’葡萄酒,是2017年中国精品葡萄酒挑战赛金奖得主,2018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银奖得主。20年来,鸭江谷的冰酒得了9项大奖,这证明咱酒庄是有实力的,咱的冰葡萄酒是有国际影响力的,换句话说,咱的冰酒不仅韵味独特,还有人类普遍乐享的共性,我们有中国冰酒的最佳品质,我们能够代表世界冰酒的国际声誉……尽管,目前酒庄受销售瓶颈的困扰,但我坚信,在政府和各界朋友的帮助支持下,瓶颈迟早会被破解。”
这番话,透出姑娘直面挑战的信心。我预感她将是新一代酒庄管理者,她是为破解冰葡萄酒销售难题,才重归故土的。
举目环望,只见满园褐色藤上的葡萄们,戴着俏皮的雪帽儿、红着脸颊向访者微笑。它们排着队、唱着歌、喊着口号,坚挺于鸭绿江边。此时,尽管酷冬骤降,冷气蒸腾,但却冰封难锁,大江沉稳着,向东流去……
三
是同访者于春英把我领到江口村,一说到当年在这里种葡萄,他就两眼放光。3年前,他从省社科院下派到此地当了两年驻村第一书记。那段特殊岁月,让他对这片黑土地、父老乡亲,有很深的感情。
冬季天短得出奇,赶到江口村,天已暗下来。在小于工作过的村部,屁股还没坐热,他就催村里周书记带大家去江边看葡萄园。
江口村的葡萄园,皆临江而生。周书记介绍,全村沿江种了1000多亩葡萄,造冰酒的北冰红、威代尔300多亩,其他如公酿1号、双优、双红等700亩。现在江口村人,主要收入就是靠“两种”:一是种葡萄,二是种五味子。
看来,鸭绿江畔麻线乡江口村,是这一带种植葡萄的“大户”。
车在乡道上穿梭,过山岗、过丘陵、过森林,两侧皆是“两种”的园子,葡萄园一个又一个,几乎连成片。
仅几分钟,拐个急弯再下山岗,鸭绿江就在眼前跳出来,江水碧蓝,江面无波,夕阳映照,金晕耀目。
江畔葡萄园一片沉静。除“扬手”欢迎访者的葡萄藤,我想象中的满园冰葡萄,却一粒没有!原来,最后几块冰葡萄地,赶上了今夜气温骤升,为保证冰葡萄质量,农民们凌晨3点就下地采摘,8点前所有冰葡萄都已采完。见我有点儿失望,周书记说:“本来想等你们了,可今早的温度上升太快,冰葡萄必须在零下8摄氏度左右采摘,不然就酿不出优质的冰酒啦!”
我走到离江最近的葡萄园边上,这里幽静异常、江风拂面、空气清爽,我感到脚下土地绵软,草味冲鼻,再看地上,草仍绿着,葡萄藤仍红着,让人疑惑这哪像长白山深处的冬天啊,倒像在江南的园林里。我被葡萄园周边的景致陶醉,忙用手机抓拍。
“老师,快来!”周书记在不远处的葡萄藤下喊我,过去一看,他正在摘着一大串葡萄!“这是今早天还没亮,抢摘葡萄落下的……”他边说边从藤上拧下大串葡萄,递到我手里,捧着这有质感的、紫莹莹的、表皮缩皱、霜色很浓的葡萄,我不忍心下口,细细端详,其好像一脸委屈的样子,不愿离开爱着自己的雪,不愿离开恋着自己的藤,不愿离开润泽自己的江,不愿离开护佑自己的长白山,更不愿离开这片深情的黑土地……其欲述,先泪目;其欲哭,先断魂。这串被酷冬洗礼过的冰葡萄,知道苦雨霜雪中搏来的爱当自珍惜,难道它们也有颗像人一样火热的心吗?肯定有。
“尝尝吧!这是北冰红……”周书记又发现几串北冰红,继续摘着,我的手里很快捧满了。
我看捧在手里的冰葡萄,其形个个紫袍紫面,仿佛饱经沧桑,历尽风霜雨雪,从萌萌豆绿,到坚挺青果,从饱满紫葡萄,到饮风啖雪、博纳阳光,再到剔除糟粕、抛却虚浮,历练为锦硕丰实的冰葡萄时,其仍高居藤株之上,深冬不褪色,积淀而充盈,浓缩而至纯,早已变成葡萄中的仙子,一旦酿为“北冰红”或“威代尔”,它们即变成葡萄众仙中的神……其神奇来自鸭绿江的滋润,来自长白山的喂养,其秘籍万千的“藏野”之韵味、摄魂之华美,是上苍赐予人类的厚礼。
四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喝葡萄酒的次数越来越多,才知道通化集安野山葡萄酒是“藏野”的酒——即通化早年酿酒的葡萄,原是山上野生的,是后来经中国农大等科研机构改良后,才变成家种葡萄,才有公酿1号、双优、双红以及更适合极寒地带生长的北冰红、威代尔,才有“冰红”“冰白”葡萄酒。
在集安采访时,我提出走访两户“葡萄农”。
那天,无意走进江口村农民王春宝的家。聊到种葡萄,老王话如泉涌、滔滔不绝!是他为我解开“黑冰”“绿冰”称谓之谜:原来农民称“黑冰”,就是北冰红,“绿冰”就是威代尔。早年,老王在山上种林下参,遭野猪之害,投入的30万元全赔了。他种葡萄十几年摆脱困境,是村里首批致富的农民。近年他不再大批种葡萄,被麦吉翁酒业江口村的葡萄园聘去当农药管理员,负责监督农药科学运用,他干“8小时工作制”,每月工资3000多元。
走进王家,很洁净很祥和。柜橱上摆着女儿女婿的新婚照。聊到“绿冰”,他拿来一串冻硬的绿葡萄,让我尝尝“绿冰”的口感,放嘴一粒,有股弱弱的酸、绵绵的甜、浓浓的香,本来我登山两小时,已疲劳、精神不振,这粒“绿冰”一入口,精神瞬间变佳,再细品,感到其中饱藏橘蜜杏桃和甘草的味道,超常爽口……
当访者走进青石镇蒿子沟农民老修的家时——实则是他的山葡萄销售小店。屋里大木桶、大缸、塑料桶、玻璃酒瓶,层叠摆放,琳琅满目,全是自产的鲜葡萄汁、冰葡萄酒。老修家种12亩葡萄地,双优双红、北冰红都有,还经营榨汁酿酒的小作坊,全家以葡萄为生。现在他很忙碌,既卖葡萄汁,又卖葡萄酒,还上网销售……他神情平静自信。
我轻声问他:刨除成本,全年能挣15万元不?他眼睛闪亮,笑而不答。
通化集安葡萄酿酒,饱含大野气息的味道,这“野味”,即长白山的味道、鸭绿江的味道、黑土地的味道。让众饮者牵魂的,就是“大野三味”,其中的“空旷”“幽谷”“苔藓”“古藤”“冬雪”等是互为融合体,不仅人类造不出来,必须深藏大野,亘古销魂的野香——必须得以留住,必须得以传承。
近年来,集安葡萄酒的声誉,已“青山遮不住”,尤其鸭绿江河谷盛产的“冰红”“冰白”葡萄酒,早已走红中国,扬名世界。
在回程中,我想起前日在鸭江谷酒庄看台远眺鸭绿江的情景:晨雾散去,江水碧蓝,江面宽阔,灵光闪闪地与太阳对视,熠熠生辉。我想,这里的葡萄们很滋润、很幸福。想着想着,眼前那满峡谷傲雪的冰葡萄,忽变成万千顶迎春的大灯笼,把旷野照得通亮……我想变成大江河谷一株无惧风霜雨雪的北冰红。
顷刻,聂鲁达的诗句,冲出我的脑际:“因为万物里都有我的灵魂,充满了我的灵气你才脱颖而出……”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陈晓雷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