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省乡村历史文化遗产,封雪梅委员侃侃而谈。
“从东北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和龙大洞遗址,到明清时期的叶赫古城遗址,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漫长时间跨度。400余处古城遗址分布在从东南到西北近千公里的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我省的乡村历史遗产档案十分亮眼。”
封雪梅认为,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是乡村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见证。保护乡村历史遗产有助于保持乡村的独特魅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我省乡村历史遗产‘家底’怎么样,我们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据封雪梅介绍,我省长春市九台区其塔木镇刘家满族村等多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我省乡村存在不少寺庙、祠堂、民居等古建筑,例如榆树市大坡镇的徐家窑,是东北最大的青砖古瓦生产地;我省文化遗址资源丰富,已查明的大小古城遗址有400多处……
“形态多样的历史遗迹为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资源。”封雪梅建议,梳理历史遗产档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朝代遗迹,设计历史年代旅游路线,制作旅游地图,在旅游路线上含纳不同类型的景点,比如吉林山水、吉林美食等,整合全省旅游资源,点连线、线连面,开发以穿越历史为主的吉林特色文化地域旅游。“手握一张历史地图游吉林,让游客走进吉林,了解吉林。”
在梳理年代旅游清单的同时,封雪梅还建议,丰富我省非遗传习体验,使游客更好地体验景点对应的历史文化,了解过去的社会制度、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传统等。“我们可以利用数字VR等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丰富历史讲解与互动,让遗迹遗址‘发声’。”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祖维晨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