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俄科技园:探索发展路径 破解“出海”密码

  更新时间:2024-12-09 07:08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全国创业孵化基地、吉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吉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走进长春中俄科技园,一块块饱含分量的“金字招牌”映入眼帘。

多年来,这里不仅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建立了一支专家型管理团队,更营造了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树立了科技企业摇篮的形象,其聚集和整合科技资源、服务资源的能力也日渐提升,在科技企业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和亲和力。

长春中俄科技园成立于2006年,是中国科学院与吉林省政府联合俄罗斯联邦新西伯利亚州政府、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共同建立的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创新基地。在借鉴国外孵化器和国内同行的先进孵化理念和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科技园按照建设一流企业孵化器的目标,通过组织系统化、工作规范化、功能专业化、服务精致化、发展国际化,构建了完善的孵化服务体系,打造核心孵化能力。

通过采用“孵化器经营+投融资管理+市场开拓+产业融入+创业辅导与支援+科技创新服务+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孵化模式,长春中俄科技园重点培育光电子、激光技术、新材料、现代农业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创新创业团队,希达电子、圣博玛生物、德信光电技术、先盈科技、长春中科应化特种材料等一大批企业在这里快速成长。目前,基地已累计孵化企业142家,毕业84家;在孵企业达58家,园区总产值约15亿元。

此外,在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政策辅导等基础服务的同时,长春中俄科技园还针对创新创业,搭建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中外联合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和市场推广服务平台及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等,提供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和科技信息交流与服务、培训、技术咨询等专业化全产业链的支撑与推动服务。

中俄科技合作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是长春中俄科技园立足成长的根本。

近年来,为了不断拓宽中俄科技合作渠道,提升合作水平,加速人才培养,长春中俄科技园积极推动组建了不同领域的联合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并设立了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科研院所及高新技术转化中心的代表处,强化沟通渠道、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实验室及工程中心的设立,整合了中外科技智力资源,通过成果共享、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规模产业化,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性创新成果。驻园代表处及技术市场,更是已经成为吉林省、长春市对俄及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的窗口和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交流的平台。

不仅仅是长春中俄科技园,2021年,由长春中俄科技园投资建设的二期工程——长春中白科技园正式开园,立即驶入了对外交流合作发展的“快车道”。

长春中白科技园通过与白俄罗斯巨石工业园内外联动,与长春中俄科技园南北融合,有步骤地整合国际前沿科技、产业投资、创新孵化与文化交流等资源,集聚高新科技企业、外向型企业、合资企业及国际联合工程中心等机构,打造国际科技合作、金融助推、文化交流、共享模式下的绿色生态公园式产业综合体。

据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白精准医疗器械研发中心、白俄罗斯国家技术大市场、乌拉尔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个项目、近20家企业已经入驻园区。“中白科技园将打造成为一处有利于科技成果孵化、技术转移、人才合作的国际科创平台。”

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政策辅导服务平台、国际科技资源数字化服务平台、技术转移转化服务平台、中外技术服务与开发平台、市场推广服务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通过近20年的持续追求探索,现在的长春中俄科技园已然成为区域内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标志性平台。

11月15日,全省教育科技人才大会召开,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未来,长春中俄科技园也将继续坚持“企业化经营、资本化运作、国际化运营”思路,创新园区投融资和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打造国内一流的国际科技合作与创新园区,努力成为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本土化国际合作园区。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张鹤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