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4-10-23 07:19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中心。

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

金赛药业国际医药产业园。

农机收割忙,一片“丰景”。


行走10月长春,处处感受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勃勃生机。

秋收一线,高标准农田增产增收,现代化农机全程化应用于农业生产,一批种业项目拔地而起;

工业发展一线,航天航空、新型半导体、前沿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蓬勃发展,卫星、激光、光学成像、智能制造、半导体等领域的优质企业茁壮成长;

……

从广袤原野到浩瀚太空,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长春新质生产力发展热潮奔涌。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长春谋新策、出实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奋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推动力、支撑力。

向“光”而行

用“一束光”点亮一座城。长春是新中国光电子产业的摇篮,光电信息产业是长春振兴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光聚能、以光筑梦!长春重点围绕“芯、光、星、车、网”五大细分领域,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锚定未来发展新赛道,以创新延链、产业强链,全力打造国内一流“长春光谷”。

走进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个偌大的工作台吸引了记者的视线。“这是我们的全新研发项目——非球面超精密铣磨设备和多自由度快速研抛设备。”奥普光电研发中心项目经理张芪源告诉记者,非球面超精密铣磨设备和多自由度快速研抛设备的功能部件全部立足国内,提升了国产数控系统在超大口径光学元件制造方面的配套与应用能力,实现了进口系统的国产替代,为未来制造巨型拼接主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型显示行业OLED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与设备的研发、制造,由其自主开发的“OLED薄膜封装材料”性能比肩国际水平。正是因为手握核心技术,企业发展之路才越走越稳。现在,吉林奥来德已拥有800余项专利技术,并且还在积极拓展研发领域,依托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推进创新进程。

长光博翔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填补应用空白,引领行业升级;作为全国二氧化碳激光器供应商,永利激光在生产规模、产品规格型号方面均在国内名列前茅;希达电子技术国际领先,与三星、索尼共享COB显示新蓝海;海普润斯是京东方上游材料核心供应商;光华微电子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持续发力提升研发能力,不断拓展应用市场、优化产业结构,做优做强“拳头产品”,为长春光电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提到“光”,不能不提到长春的响亮名片——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长光卫星在整星设计制造领域实现新的技术突破,由其自主研发的首颗微波遥感卫星——“吉林一号”SAR01A星发射成功。卫星入轨后将有效提升“吉林一号”星座全天时、全天候的对地观测能力,对于扩展遥感数据应用场景、保证数据获取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长光卫星已成功发射实现115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遥感信息服务方面优势明显。

与此同时,长光卫星带动一大批相关企业迅速崛起,产业链逐步形成,一批“新星”冉冉升起——上游包含奥普光电、见真精密机械及长光辰芯等航天制造相关企业,下游则囊括了为农业、林业、气象、海洋、资源、环保、城市建设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的众多企业,上下游衔接、资源互补,构成航天信息产业集群,助推长春航空航天产业加速跑。

如今,长春市正全力加速建设光电信息产业“4+1”核心区,高效推动长春新区、经开区、汽开区、净月高新区和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光电信息产业协同式、集聚式、创新式发展,做强长春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创新集聚区,做优经开区光电信息产业高端智造集聚区,做精净月高新区智能感知领域产业集聚区,做新汽开区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区,做大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光电信息产业成长区……在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中,长春市光电信息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区域“光”引力持续增强。

经过多年的积累,长春在激光、光学成像、智能制造、半导体等领域集聚了一大批具备比较优势的优质企业,它们正汇聚成一束束光,照耀在长春这片光电子产业高地上。

向“质”图强

汽车城是长春闪亮亮的金字招牌。

在厚重的工业积淀中,紧随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集聚技术力量的一辆辆汽车从长春驶向全国、全球……而今,长春不断拓展新优势、新动能、新空间,在汽车工业智能化、电动化“双轮驱动”下,用一个个鲜活画面,一次次创新突破,生动阐释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实践。

升降、旋转、传送……在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汽车零部件正有序衔接、组装。在这里,仅需54秒,一辆红旗车就可以下线。智能、高效、绿色早已成为一汽红旗制造中心繁荣工厂的标签。

讲述东北老工业基地“新”故事的不仅有老牌国有企业,还有抢占新赛道、把握新机遇的“领跑者”。

曾经的长春捷翼汽车零部件公司现在已更名为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两个字的变化正是企业坚持自主研发、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的坚定决心。“高低压线束车间内的智能装备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我们的捷翼智能制造中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智造需求进行研发生产,实现自给自足。充电枪、充电座、充电墙盒、手机无线充电都是我们自主创新的产品。”该公司负责人说。

在厚重的工业积淀之上,长春自信又沉稳,全力推进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建造世界级的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从未停下脚步。

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长春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正劲。

走进位于长春新区的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长效生长激素等产品正在加速生产,迸发着长春生物医药企业竞技产业新赛道的活力与动能。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从1998年在国内首推重组人生长激素粉剂,到2005年成功研发出亚洲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水剂,再到2014年上市全球首创的长效生长激素……一路走来,金赛药业不仅占据了行业领先地位,更依托强大的研发实力持续跨越发展。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金赛药业全力打造差异化、创新性、高潜力研发管线;通过院企共创等策略性项目加速临床转化;先进技术平台支撑、AI深度赋能研发全流程……目前,金赛药业已经搭建起完整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特殊制剂、医学营养及AI+药物信息平台等技术开发平台。

在长春,像金赛药业这样坚定求“质”的生物医药企业,处处涌动着创新发展的强劲脉动。他们不断探索产业前沿技术升级方向,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向“新”蓄力

为“新”而谋。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主要特点的新质生产力,正成为长春农业谋定发展新格局的新动力。

从“十二五”末期的180亿斤阶段性水平,到“十三五”末期的190亿斤阶段性水平(不含公主岭市);从2021年的247.3亿斤,到2022年的248.5亿斤,从“十四五”初期的240亿斤阶段性水平,到如今的突破250亿斤大关……这是长春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交出的时代答卷,牢牢端稳的饭碗里盛满了“长春粮”。

粮食贡献绝不仅仅在数量上,长春的粮食更有质量。近两年,长春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落实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扩良田、用良机、育良种、施良法、谋良制……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长春扛稳“国之大者”重任在肩。

种业是粮食之基,攥紧这张农业“芯片”,就攥住了粮食安全的关键。

把种业做成“大产业”。近两年,长春市以公主岭市种子产业为基础,以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核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先正达集团中国春玉米研发中心、鸿翔种业硅谷园等一批种业项目建设,并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目前,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种子年产量实现1.48亿斤以上、持证种子生产企业达55家,已成为东北地区种子生产经营销售集散地。

随着一粒粒国产种子扎根,育种无疑是种业振兴中最核心的部分。去年,长春市启动实施种业振兴工程,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有序推进,公主岭市、德惠市被国家确定为试点县(市),共承担试点任务94.4万亩,通过加大补贴力度,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种粮大户签订协议,落实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面积和地块。

用秸秆给土壤做“棉被”,让耕地更“有劲儿”。过去两年,长春市结合黑土地面积广、秸秆产量大的实际,创新推出以“秸秆覆盖还田+精准条带耕作+苗期深松施肥”为主要技术要点的保护性耕作“长春模式”。

“只种地、不养地”,是影响和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推广蓄水保墒、培肥土壤、节本增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当下,这项技术已被列入长春市首选和主推的农业生产重大技术。今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1200万亩,占玉米播种面积的50%以上。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力。培育好这群“生力军”,筑牢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让粮食生产的动力更足。规模化集约土地105万亩,作业成员主体发展到488家,服务农户7万余户……在农安县,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行业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将分散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联合起来,构建起“联合社+合作社+家庭农场+基础农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去年,联合社被确定为全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00余成员社被评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站。

过去一年,长春市新创建省级示范农场24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24家,市级示范农场357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17家,开展了8个县级、36个乡级、124个村级的三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试点。长春市各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通过建立完善的“联农带农”体系,将粮食生产服务领域向纵深拓展。

农忙时节,农机手悠闲地坐在操控台前指挥,不用驾驶农机就能按照规定路线作业……这样的无人驾驶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发生在榆树市黑土地家庭农场的真实场景。“加满油、选好地,农机就可以自己干活了!行进速度多少、株距远近、有无遗漏,现在完全是自动监测。”让农场负责人李立新赞叹的远不止这一点,“通过农机上的传感器,还可以进行数据监控、采集,把控农机作业轨迹、位置、面积以及时长,粮食生产更精准、更高效。”

加强智能化农业场景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水平。近几年,长春市重点围绕玉米、水稻等作物,建设生态无人农场试验基地,在部分地区组织开展了农业生产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相继展示了耕、种、管、收等环节无人化作业,实现了节种节药节肥、省水省电省人工、增产增效增收,打造出可复制易推广的绿色生态、高效环保的无人农场新模式。

今日的长春,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层出不穷。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长春已掀开新的篇章。未来,令人期待!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柳青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