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参的鉴别一直是困扰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由长春中医药大学牵头,会同长春光机所等8个单位展开了联合攻关,日前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出野山参智能分级辅助鉴定系统(V1.0)。
野山参智能分级辅助鉴定系统是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HSI)结合智能机器学习算法,对野山参特征图谱进行数据采集,依据《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GB/T 18765-2015)国家标准相关指标和“五形六体”,找到不同参龄、等级的光谱差异敏感区域(ROI)及导致光谱差异的表面关联分布特征,通过智能学习,优选出预测模型并建立鉴定方法,从而对野山参实现客观无损的鉴定。
在1个月的系统开发期间,整个项目组研究人员发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自筹项目经费,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先后赴我省通化、白山、延边等主产区开展样本采集工作,最终建立起1个包含13084棵野山参数据的样本库和2个数据库,制造了1台工程样机,设计出1套操作鉴定软件,制定了1套“野山参智能鉴定系统分等实施细则”,最终实现了对野山参参龄、等级及规格的智能判定,鉴定结果可信并可输出鉴定证书。
野山参智能分级辅助鉴定系统开发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是长春中医药大学立足学校人参科技创新基础和比较优势,积极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吉林省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具有种植人参的天然优势。一直以来,我省高度重视人参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为了更好地为人参研究、人参产业发展助力,今年8月,长春中医药大学组织专家团队研究制定了《长春中医药大学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成立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和战略专家小组,以及科研攻关、科普宣传、校企合作、攻关任务考核、管理工作考核督查等5个相关工作专班,确定野山参智能分级辅助鉴定系统开发、野山参核心功效物质基础研究、野山参参龄检测生物芯片研发、人参种子筛选和粗加工智能设备研制、人参中药新药研究、人参大健康产品研发、人参膳食产品研发推广、人参文化建设及科普宣传等19项重点工作任务。
同时,学校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以承办第三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为契机,聚焦吉林省人参资源禀赋,召开人参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行业内人士围绕人参良种繁育、科技创新、产业振兴、文化建设、产教融合等展开研讨,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乘着我省人参产业快速发展的“东风”,长春中医药大学人参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持续引领我国人参产学研结合研究。10余年来,学校累计承担人参科学研究项目325项,其中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3项、省部级项目113项;近3年来,学校发表的人参研究领域中文论文数量位居国内第一、SCI论文数量位居国际第一;获得人参专利31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制定修订人参地方炮制规范6项;已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一批人参科研成果成功转化落地,牵头完成人参食用安全性评价研究,推动人工种植人参进入新资源食品,为吉林省人参产值逐年递增提供重要支撑。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李卓林 本报记者 张鹤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