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五谷丰登。南菜北种的茭白从吉林西部传来喜讯。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邀请专家组,对位于镇赉县建平乡的“基于茭白种植的盐碱地改良与利用关键技术”千亩示范区进行了田间测产评价,结果显示,技术示范田茭白产量为每亩1109.98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规模化种植茭白并丰产,让盐碱地改良与利用收获了新希望。
当下,虽然镇赉茭白采收已接近尾声,但盐碱地里连片高大的茭白植株依然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周边碱斑累累的土地形成鲜明对比。“能在未经改良的盐碱地上实现丰收,充分证明了茭白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同时对盐碱地土壤改良潜力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王立昌说。
茭白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泛种植的蔬菜,市场需求量很大。东北的自然环境让茭白获得新生。由于温度、光照等原因,吉林西部所产茭白品质更优,且病虫害较少;同时,吉林茭白采收季在每年8月至10月,恰好与南方主产区采收季形成时间错位,价格优势进一步凸显。
青白分明的茭白植株浑身是“宝”。本次测产的示范田,鲜草产量为每亩3953.98公斤。专家们表示,如此丰富的生物量,无论就地还田还是作为饲草都很可观。
在西部盐碱地种植茭白,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不谋而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文波龙团队为了解决盐碱稻田退水资源化利用问题,自2021年开始进行水生经济植物栽种实验,并初步筛选出茭白作为优先引种植物。与此同时,来自浙江的企业——吉鹤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白城进行茭白田间种植尝试。2023年,双方合作在镇赉五棵树镇盐碱地首次实现20公顷规模化种植,投入成本230万元,销售额近400万元;今年,双方在新地块再度合作,开展千亩盐碱地茭白示范栽种,实施了耐盐碱茭白品种优选、抗逆移栽、水肥高效管理与茭草还田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显著。
东北地理所研究员李秀军连根拔下一棵茭白,凑近闻了闻带出的泥土。“土壤的气味和颜色,说明种茭白让盐碱土变肥了。”
文波龙告诉记者,团队针对这片首次种植茭白的盐碱田块,开展了全年系统监测,刚刚结合秋收完成了土壤、茭草、茭白、根系等样品采集,将通过科学分析,阐释茭白种植对盐碱地的改良作用和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地力和产能提供支撑。
在盐碱地种植茭白已显示出诸多好处,那么吉林西部是否具备大规模、持续发展茭白产业的可能性呢?对此,专家们一致认为:可行!原因包括:盐碱荒地和撂荒地等边际土地资源丰富,潜在可种植面积大;茭白本身耐盐碱能力强,对前期土壤改良的投入要求较少,降低了栽种难度;西部灌区建设为茭白种植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等。
测产专家们提出,应进一步完善种植产业链和相关技术规程,将茭白打造成盐碱地改良先锋作物。记者了解到,镇赉县委县政府计划推动万亩茭白产业园建设,依托科技团队技术支撑,由企业牵头,力争在镇赉打造茭白全产业链。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徐慕旗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