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是构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载体,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精神力量来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革命文化的支撑和保障。立足新时代,要用好革命历史这部“生动教材”,讲好革命英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大力弘扬革命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用好革命历史这部“生动教材”,厚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红色底蕴。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奋斗中所形成的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从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将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险阻、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弘扬好,让革命薪火更好地代代传承,并以此激励更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理想信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让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持续激发中华儿女奋斗动力。革命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与当代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高度契合。没有革命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赓续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奋进、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立足自身定位,对革命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利用,同时阐释好文化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内涵,结合新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方法手段,将其背后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更好地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持续筑牢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仰之基、不断补足其精神之钙,助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保护和利用好革命文物,推动革命文化活化传承。革命文物是记录和传承中国共产党光荣历史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对其做好保护是传承革命文化的关键所在。要建立完善科学的革命文物保护机制,加强革命旧址、革命遗址、历史陵园和纪念地等文物资源的本体保护,强化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观念,统筹运用多种保护方式,让这些文物能真正“看得见”“触得着”。保护好、管理好革命文物,归根结底是为了用好“红色基因库”“红色资源”,让初心薪火相传。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革命文物“活”起来,提高观众的互动体验,通过故事化的方式,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讲好革命英雄故事,持续滋养我们的精神家园。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彰显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着我们党的伟大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革命英雄故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元素,我们要把先辈的英雄事迹讲清讲好讲活,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党的革命历史和精神风貌。要注重挖掘历史细节和感人瞬间,构建与革命故事相通的情感结构,通过记录英雄、塑造英雄,来更好地从英雄身上汲取奋发力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式讲述等手段,广泛传播革命英雄故事,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筑牢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解决了许多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和严峻挑战,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要常态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把革命传统教育深度融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不断引导和帮助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明确目标追求,并将其转化为当下艰苦奋斗、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曲芳艾 曲芳沅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