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人说:“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中国人不可能修建自己的地铁!”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地铁列车研发工作一片空白,我国大部分设计师对以电力为动力的地铁列车十分陌生,许多来自国外的声音都断定我国短时间内无法自主研制地铁。
1965年2月4日,毛泽东亲自批准了新中国首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的修建方案。同年2月26日,制造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列车的重担正式交由长春客车厂(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与此同时,全国160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与长春客车厂组成地铁研制联合体,举全国之力研制中国人自己的地铁列车。
在这样的形势下,参与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列车研制的长春客车厂研发人员,既顶着巨大的压力,也激发了昂扬的斗志。他们从开始就有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基础,在这种基础上开展的整个研制过程,记录着第一代地铁研发人员艰难探索的心路历程和技术追求。
阎华、蒋克选、冯伯欣、唐荣治……为数不多的第一代地铁研发人员仅凭借过去研制机车的经验和偶然搜集到的地铁车辆图片就投入到艰苦的研发工作。那时,长春客车厂设计室里白炽灯长明,灯光下,研发人员与工人头碰头研究图纸。在北京地铁车辆段,研发人员与工人在地沟里进行试验。饿了啃窝头,困了睡大炕的艰苦是研发人员与工人的工作常态。
1967年10月,研发人员在长春与北京两地奋斗了700多个日夜,终于制造出两辆DK1型地铁样车并交付试运,向新中国献上了一份厚礼。至此,我国第一代新型地铁电动客车正式诞生,成为了我国城市轨道客车领域的第一张“亮丽名片”,开创了中国地铁车辆自主制造的里程碑,填补了新中国没有地铁的空白。
作为新中国第一辆地铁,列车的许多设计都具有开创意义,在当时极具实用性。DK1型地铁列车两辆一组,定员184人,自重30.51吨,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车体采用筒体薄壁整体承载结构,转向架中央悬吊采用空气弹簧,辅助电源应用电子稳频稳压制,主控制器采用组合开关,主电机使用低特性高转矩电机,这些技术和应用奠定了我国地铁列车未来发展的基础。
以DK1型地铁列车为基石,第一代地铁列车研发人的奋斗精神得以薪火相传,我国城市轨道客车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在不断学习和自主创新中飞速前进。
当前,以中车长客为代表的我国城市轨道客车领域在全自动驾驶、永磁牵引、新材料应用等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铝合金车体、不锈钢车体、单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等诸多类型产品覆盖了城市轨道列车的所有谱系。目前,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城市轨道客车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以色列等国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泽溟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