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的集安口岸
集安,一个美丽的边陲小城,坐落在长白山下、鸭绿江畔。1950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先头部队,从集安的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和水下桥率先渡江入朝,这里也由此成为抗美援朝最早出征地,被称为“抗美援朝第一渡”。70多年后的今天,集安这座“英雄城”成为红色传承地,深深记载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峥嵘岁月。
每一次经过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曲贵琪总会想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太爷爷。“这个用一根扁担就活捉了25名敌军的东北大爷就是我的太爷爷。”9月末,记者走进集安市档案馆,见到了曲贵琪,她一边看着名人档案,一边讲述着太爷爷曲洪一的英雄传奇故事。
曲贵琪介绍,曲洪一当年已经54岁,自告奋勇报名参加担架队,但因为年龄偏大被拒收。但他一再坚持,第二天、第三天接连去报名,如愿成为抗美援朝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担架队员,被任命为集安第三担架队队长。有一天傍晚,曲洪一率领担架队赶赴前线抢救伤员,行至楚山郡下水洞半山腰时,前方出现一小股被打散的敌人。曲洪一命令大家做好战斗准备,自己握着根扁担趴在最前面。当那伙敌军走近时,曲洪一一个箭步猛地跃起,举着手中的扁担用朝鲜语大声喝道:“缴枪不杀!”与此同时,队员们也都举起了手中的棍棒。被“伏击”镇住的25个敌人束手就擒,就这样成了担架队的俘虏。
“后来太爷爷被记一等功,他手中的那根传奇扁担被送到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陈列至今。”曲贵琪说,“小时候,父亲经常讲起太爷爷的英雄故事,讲起曾经的战火硝烟。那段历史,我们从不曾忘记,革命精神,正在代代相传。”
傍晚时分,伫立鸭绿江边,清澈的鸭绿江水平静地流淌着。回望这座“英雄城”,曾被战火洗礼的旧貌已然难觅,但“雄赳赳、气昂昂”的英雄气概却依然回荡在人们心中。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王超 王堡增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