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技术高峰,谱写生命奇迹,尽显医者仁心。这是延边大学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心内科兼高血压科主任成宪武的真实写照,他在世界医学研究领域享有盛名,却根植故园、反哺家乡,走出了一条从医报国之路,以医者仁心和精湛医术点燃生命之光,书写着大爱与担当。
立志学医,渴望当个好医生,给看不起病的人治病,让穷苦的人都能吃得起药。怀着这样的理想,1984年,成宪武考入了延边医学院医疗专业,本科毕业后留校工作。1992年,他被延边医学院内科专业录取,攻读硕士学位。1999年,他考入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因成绩优异,毕业后留在该学校任教。成宪武在从医路上披荆斩棘、收获颇多:他先后荣获国际心血管领域较高水平的SCI期刊杂志最佳评审奖等10余项;荣获“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二等奖”;在国内外培养的学生共获得国际学术会优秀成果奖20次。
艺高不忘家乡根,返乡回报桑梓情。2018年4月,成宪武结束了在日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放弃了国内外多所医疗机构和大学给出的优厚待遇,带着一颗要建设家乡的滚烫之心回到了母校延边大学,在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担任主任医师,于2019年4月受聘成为延边大学医学院主任医师。现如今,他还担任吉林省科技厅“应激与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职务。
扎根故乡,打造出一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领先世界的专业团队,让延边地区心血管领域的医疗、科研水平与世界接轨,让延边人民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这是成宪武心中始终未改的信念,他以坚定的初心和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心血管疾病的医疗、科研及教学等工作,成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医学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医学学子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针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当中出现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意识不强、原创研究的历练不足、国际视野合作意识培养不够等问题,成宪武探索并确立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为驱动,以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等高端平台为支撑,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的“三链托举”育人路径,通过以国家级创新人才和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领衔的“两方引领”的驱动模式,形成“思政育人、科教育人、产教育人”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研究生原创研究能力培养和国际视野养成,为构建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作为临床医学的学科带头人,成宪武带领教学团队先后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等200余名优秀医学人才和后备力量。临床医学教学团队获批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应激与心血管疾病研究教师团队获批吉林省第三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临床医学学科先后获批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特色高水平学科“一流学科A类”建设学科、“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该学科连续九年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
多年来,成宪武始终以实现“边疆地区心血管健康”为己任,以立足国家卫生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临床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致力于推动心血管疾病临床技术革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在国际上率先证实了组织蛋白酶K通过Notch1激活调节血管再生的新作用机制,为当下日益增多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理论依据及治疗靶点。他创新性提出并解决慢性应激相关代谢性心血管-骨骼肌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分子治疗靶点等重大难题。经过几年的潜心研究,他带领的科研团队成果显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19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8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6次。
“在医学教育和科研工作的漫漫长路上,我将永葆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初心,充分发挥好自身优势,以饱满的热情和全部的精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宪武说。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代黎黎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