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凸显出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要充分发挥其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的组织建设为保障,探索在科研团队、学术梯队等组织、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守住阵地。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贡献力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高校要心怀“国之大者”,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对接并融入国家科技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等方面和环节中去,不断形成综合办学优势和科技创新优势,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科技命脉和发展主动权提供更大助力。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确保科研人员能够潜心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积极引导并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强化产学研用融合,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加快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进程。着力打造新型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持续助推区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夯实中国式现代化根基。高校培养人才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第一要务,精确识别需求、瞄准关键发力,提升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能。持续深化基础学科建设,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导和支持师生自由探索,营造鼓励原始创新的环境氛围,着力打造健康的学术生态,促进特色彰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培育、全力支持优势学科发展,找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强化战略人才培养,不断塑造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机制,以促进原始创新、解决复杂问题、培育新兴学科和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切实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增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质效。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重点在于坚持系统思维。教育优先发展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水平人力资源供给,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夯实人才队伍基础;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需要学科布局优化与人才培养的强有力支撑;人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重要战略资源,能够为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智力支撑。三者循环共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要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一体统筹推进,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韩东全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