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正常的花生叶片整株都是绿色的,而缺铁的叶片上部嫩叶失绿,下部老叶及叶脉仍然维持绿色。当严重缺铁时,叶脉就开始黄化,上部新叶全体变白。”在双辽市协力村,来自吉林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安昱霖正在花生地里为种植户们仔细讲解着。
近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博乡村振兴团”的10余名师生,来到位于双辽市的花生科技小院,开展花生产业发展专项社会实践活动。这支团队由学院的中外硕博研究生、专业指导教师以及学生骨干组成,他们对双辽市种植区域内的土壤进行了养分测定,结合花生作物的特点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并向种植户进行科学施肥及相关农技知识的科普宣讲。
双辽市沙性土壤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气候条件干旱少雨,而花生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性,是风沙区不可替代的高产高效作物。近年来,双辽市花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区域特色产业,但这里的花生农技推广却还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农民们往往遵循着“老习惯”“土方法”,导致花生实际产量并不高。
2022年,吉林农业大学在这里成立了吉林双辽花生科技小院,并组建“硕博乡村振兴团”,定期深入生产一线,针对当前种植的品种、栽培方式、养分管理、农机农艺推广等方面问题,给予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硕博乡村振兴团的师生们带着技术和热情来服务广大农民,农户跟他们交流越来越多,帮了我们不少忙。”双辽市卧虎镇党委副书记曲中武说。
在协力村,“硕博乡村振兴团”的研究生们通过对花生种植土壤进行土壤基础性质测定,得出了每公顷90千克的推荐施氮量。在这一施氮量下,农民的花生产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减少了约15%的氮肥投入,既实现了减肥增效,又节约了经济成本。
此外,针对花生缺铁黄化症,“硕博乡村振兴团”的研究生还研发了集成硫元素与铁元素的新型硫包铁肥。田间验证结果表明:新型硫包铁肥可有效解决花生缺铁黄化症,同时有效延缓养分释放,提升花生荚果产量达16%至20%。
安昱霖是依托吉林省高校“百名优秀硕博人才进县区助力振兴计划”入驻双辽市开展相关工作的。这段时间,他经常奔走在田间地头,帮助村里的老百姓解决生产问题。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铁肥仍以价格低廉的无机铁肥为主,效果有限。而纳米肥料是一种新型肥料,在减少对农作物污染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提高产量。药肥一体产品是将水溶肥与杀菌剂使用一体化,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效率,提供了精准的营养供给。”安昱霖说。
采用这个方案后,花生实现了种植上的减肥增效,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节约了成本,感受到科技的力量,“硕博乡村振兴团”得到了老百姓和政府的充分认可。“他们都是带着专业技术来的,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选肥和施肥上所面临的难题。”村民张学文高兴地说。
成立至今,除了来自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究生在此驻扎之外,“硕博乡村振兴团”里还有不少“洋面孔”,团队先后入驻了来自赞比亚、喀麦隆等国的硕博研究生。实践活动向他们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风貌,也构建起一座中外交流的桥梁。
未来,吉林农业大学“硕博乡村振兴团”将继续驻扎在耕作生产一线,围绕绿色生产、高产高效、提高土壤肥力、防治水土流失等内容,开展相关植物营养生理机制等研究,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继续发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冯建骋 丁雷 本报记者 张鹤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