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地白花花,一年种一茬,小苗没几棵,秋后不收啥。”盛夏,走进中国大安盐碱地博物馆,一幅巨大的航拍图片,将昔日斑驳的盐碱地景象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盐碱地不是无用之地,而是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前景广阔。
向盐碱地要效益,关键在于转变思路、敢想敢试,因地制宜、勇于创新,以科技赋能盐碱地。如今“沉睡的资源”已经被“唤醒”,盐碱地的“绿色逆袭”正在上演。
智慧农业,让年轻人扎根盐碱地
走进位于大安市海坨乡的中科佰澳格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稻基地,盐碱地改良后的稻田成方连片,处于分蘖期的水稻绽放出勃勃生机。
职工平均年龄29岁,企业是如何吸引年轻人扎根农业,投入到盐碱地综合治理中来的呢?
在企业现代智慧农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智能平台就能实现农田管理。
打开精农云系统,大屏幕上显示着不同品种的水稻特点、不同阶段的管理事项、不同时期的病害症状等信息。
“传统农业更依赖经验,我们只需要参考系统提供的数据,按照提示做就行。”公司负责人孟宪东说。
看着大屏幕中水渠的实时画面,工作人员通过操作蓝鲸云智能灌溉系统,即可调控整个基地的灌溉闸门,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水资源的浪费。
巡检无人机、植保无人机、多光谱无人机,无人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收割机,复合玻璃纤维智能灌溉系统,科技手段的应用,让年轻人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在办公室即可把一些基础的农事工作完成。
“在智慧农业的助力下,管理的精准度、公司的效益提高了,年轻人的收入也随之增加,投身农业的价值感、成就感也会凸显。”孟宪东说。
让人欣慰的是,盐碱地上的青春力量不止于此。吉林农业大学将大安农业智能装备科技小院也建在这里。
“我们跟踪农机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如何改进和完善这些设备,现已研发出3台以上智能装备,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教师孟宪章说。
科技小院运行两年来,已经有12名研究生在这里扎根实践,在盐碱地上书写了青春奋斗之歌。
科技创新,让盐碱地一年变良田
2022年吉林硅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大安市承担了3万亩重度盐碱地土壤治理项目,公司通过有机硅功能肥治理重度盐碱土壤,水稻亩产量达到558.85公斤,实现了一年变良田的目标。
走进企业展厅,陈列着20余种有机硅肥料的样本。工作人员赵娟指着有机硅治理盐碱土壤功能肥介绍,肥料无毒无害、无任何污染,能够降低土壤pH值,有效治理土壤板结。
在企业测试中心,赵娟将0.2克有机硅功能肥倒入水瓶中摇晃,使其迅速溶解。随后,又将40克盐碱土壤装入瓶中再次摇晃溶解。
与另外一个装有普通肥料和盐碱土壤的水瓶相比较,可以看到有机硅功能肥沉淀的速度非常快,并在瓶底形成团粒体。
“盐碱土壤易板结,植物扎不下根。这种团粒体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为水稻等农作物的根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赵娟将两个塑料瓶倒置,可以看到使用有机硅功能肥的盐碱土壤没有出现板结现象,而使用普通肥料的盐碱土壤则在瓶底呈现板结状。
绿色有机,盐碱地崛起生态粮仓
走进联合乡万福村,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弱碱鸭田水稻基地,当天的除草工作刚刚结束。
有机食品的种植养殖过程是绝不能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种植有机农产品的土地、灌溉用水、环境、空气质量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有机稻的产量低,只有常规水稻收成的一半。“盐碱地上种有机稻更不容易,我们历经了4年的尝试才获得丰收。”企业负责人王千士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千士的坚持下,基地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轻风吹动,绿浪滚滚。“眼前这一片都是有机水稻,这个季节稻田里的蟹子还比较小,9月成熟时会看到田边和路上爬得到处都是,场面非常壮观。”王千士说。
基地每年引进稻田鸭4万余只,投放稻田蟹5万余斤。以田养鸭,以鸭促稻;水稻护蟹,蟹食虫饵。鸭、蟹、稻共生,为有机水稻提供了优质的生长环境。
为了让产品全流程符合有机标准,企业在有机肥上也自己进行生产。“原料主要来自当地的牛粪、猪粪,与稻壳进行发酵,成本低、质量好。”王千士说。在有机肥生产厂,可以看到发酵、造粒、烘干、冷却、粉筛等设备一应俱全。
在稻米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作人员正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灌装、包装,一袋袋大米搬运到库房后等待发运。2023年,信达农业生产有机水稻200余万斤,绿色水稻500余万斤,企业的“稻泽乡”品牌大米卖出了比普通大米高10倍的好价钱。
“我们还要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集科技教育与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谈起未来的发展,王千士信心满满。
仓廪实,天下安。近年来,大安市通过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新增耕地数量指标12.73万亩、新增水田规模指标12.6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指标1.55亿斤。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自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的“大安模式”。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白城市作为粮食主产区、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将不断完善推广盐碱地治理“大安模式”,持续唤醒更多“沉睡的资源”,让更多盐碱地变成沃土良田,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为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张磊 尹雪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