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蓓蓓 庞智源)傍晚时分,位于辽源市工人文化宫内的“青年夜校”非遗面塑课堂上渐渐热闹起来,在授课老师杨晓娟的指导下,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让学员们眼前一亮。
看到这么多年轻人走进教室,杨晓娟心里格外欣慰:“这么多年轻人走进非遗面塑课堂我还是挺意外的,课堂上大家热情高涨,学习劲头也很足,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开课,欢迎大家来学习。”
今年以来,共青团辽源市委全力打造服务青年品牌,积极探索“1+3+N”服务模式,培育“青年之家·青年夜校”特色项目,开设了文化艺术、健康运动、技能提升、非遗传承等27门、158节课程,先后吸引了上万名青年参与,为青年成长发展“充电续航”。
“我们联络各团属阵地,撬动社会资源,以开办青年夜校为契机,联合青年常去爱去的瑜伽馆、甜品店等场所,集成式融合‘政策、项目、服务、氛围’四位一体服务功能,共建一批‘青年之家’,实现多方共赢。”共青团辽源市委员会基层部副部长刘洁琼告诉记者。
为了让课程更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辽源共青团采取体验课、主题课、系列课等方式,满足青年差异化需求,开设瑜伽、摄影、烘焙、非遗面塑、中医养生等课程。课程采取“体验课免费,系列课程低价收费”的模式,社会化构建夜校课程教师资源库。同时,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发布课程海报吸引青年,线下组织活动深化交流,还将服务功能融合,吸纳学员加入志愿服务队。充分考虑差异化,为不同领域青年提供多元化服务,打造硕博专场,累计服务硕博青年600余人。学员马春宇说:“通过青年夜校的学习,我觉得下班后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不仅业余生活丰富了,还增添了生活的趣味性。未来我还会继续上课,解锁更多新技能。”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