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山市江源区北部的羊脸山脚,拾级而上登至山腰,一座高10米、身形伟岸的王德泰将军雕像便出现在视野中。将军那深邃的目光眺望远方,四周山林肃穆,松涛澎湃。
王德泰,原名王铭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将军的战友,是抗联一路军副总司令、二军军长,是一位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在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的艰苦岁月中,他率领一支抗日队伍,驰骋于白山松水、镜泊丹江,威武不屈,英勇杀敌,为抗日救国大业立下不朽功绩。
王德泰1907年出生于奉天省盖平县第四区詹家村后王家庄(今为辽宁省营口市博洛铺镇詹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离开家乡,来到吉林省延边地区谋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目睹日军烧杀淫掠的种种罪行,王德泰无比愤慨,毅然投身反日斗争洪流。不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中共东满特委与延吉县委在瓮声砬子成立了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延吉县反帝同盟,王德泰担任组织部长。
1932年初,王德泰受党组织派遣,到老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不久后,加入老头沟游击队,担任班长职务。当年夏秋之际,王德泰化装成小商人,只身来到三道湾,与山林队“长江好”的一些士兵建立联系。不久,加入了这支山林队。在他的争取下,把一些爱国士兵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当年年底,他利用外出执行任务的机会,拉出20余人的武装,参加了延吉抗日游击队,壮大了延吉游击队的力量。他先后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参谋长等职务。
1933年9月,中共东满特委召开扩大会议,王德泰被选为特委委员任军事部长,负责领导延边各县游击队的抗日斗争工作。12月,王德泰亲自指挥的保卫王隅沟游击根据地的战斗,以60人的兵力阻止了700余名敌人的大“讨伐”,取得歼敌百余人的重大胜利。
1934年3月,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精神,以延吉、和龙、汪清、珲春四县抗日游击队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王德泰任政委。之后,在王德泰率领下,独立师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先后取得合攻安图大甸子镇、围攻安图县城、袭击警察署(所)等战斗的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使延边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烈火到处燃烧起来。
1935年3月,在中共东满特委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进行整顿,王德泰任独立师师长;5月,二军独立师正式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在王德泰等率领下,抗日部队活跃于安图、敦化、额穆、宁安、东宁等地,沉重打击敌人,取得赫赫战果。仅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和延边地区其他反日武装,共与敌人交战660余次。通过这些战斗,二军逐渐成为威震延边一带的一支抗日劲旅。
王德泰不仅是东北抗联将领中能征善战的“虎将”,也是一名智勇兼备的优秀指挥员。他虽身为军长,却能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平易近人,同甘共苦,亲如手足,“一点官样子也看不出来”;在战斗中则勇猛顽强,机智果敢,往来于枪林弹雨之中,处处身先士卒。有时甚至亲自端着机枪扫射敌人,或亲率队伍冲锋,与敌肉搏。正是在王德泰等二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的带动下,使二军得以迅速成长壮大,并锻炼成为一支英勇善战,吃苦耐劳的人民抗日武装。
王德泰认真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曾多次联合抗日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共同对日伪军战斗。到1936年初,延边一带的绝大多数救国军、义勇军、山林队都与二军建立了合作关系,作战时接受二军的统一指挥与部署。
1936年3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领导人在安图县迷魂阵召开会议,将部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委。同年7月,中共东满与南满党组织及抗联一、二军领导人在金川河里惠家沟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与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会议还将东满与南满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南满省委,魏拯民任书记,杨靖宇、王德泰等为委员。在王德泰等的指挥下,抗联队伍先后取得了寒葱岭、大蒲柴河、进攻抚松县城、穆棱颠覆军用列车、大阳岔等战斗的胜利。
1936年11月7日,在临江小汤河村,突遭600余敌人袭击,王德泰军长沉着镇定,指挥300余名战士,分两路登上小汤河村南山的东西两个小山头进行阻击。他自己则亲率战士登上距敌较近的西山头。他架起机枪向敌人猛射,打得敌人蒙头转向,人仰马翻,死伤惨重,渐渐支持不住,不得不向南逃窜。这场战斗从早上7时一直打到下午3时,共毙伤敌人70余名。不幸的是,在追击敌人时,王德泰身中敌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
英雄精神,永存不灭。王德泰将军已经离开我们80多年了,但他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光辉业绩,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如今,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党员干部和群众来到王德泰将军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在王德泰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东北抗联将士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这些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赵乃政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