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条子河西湖湿地已成为市民心中的幸福河湖新地标。 本报记者 任胜章 摄
盛夏,从四平市的南北河到东辽河,从招苏台河到西辽河两岸,从承载乡愁的家乡河湖,到穿村入屯的千百溪流,各级河湖长上岗履职、全力治水,让涓涓碧水在沃野田畴间迤逦穿行。
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四平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机制创新,重拳出击、攻坚克难,让“党政领导+部门联动”成为治河新常态,让“专项行动+监督检查”成为治河新举措,让“先行先试+全民治水”成为治河新理念,让“河湖蝶变+幸福河湖”成为治河新目标,推动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迈向“全面见效”,推动河湖生态从“水清河畅”迈向“幸福河湖”,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具有四平特色的河湖生态治理新路。
四级河湖长全覆盖 实现“有人管”
四平是辽河流域上游水污染防治任务最重的城市之一。四平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水而行,加大河湖治理力度。
强化组织领导。市、县、乡“一把手”挂帅出征,层层密织河湖长责任网。全市共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970名,在全域河湖设立“专职管家”,实现了河湖由没人管向有人管、由多头管向一头管、由管不住向管得好的巨大转变。坚持顶层设计。每年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制定出台年度工作要点。市级总河长率先垂范,带头巡河、护河,各级河湖长履职尽责。截至2023年末,市级河长为基层解决河湖问题580个。集聚要素保障。组织成立四平市河长制办公室,增加编制,配备人员,将市河长办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为河湖长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25个市级河长制成员单位,分工不分家,打出河湖治理“组合拳”。统筹推进落实。建立“河湖长+河湖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联动机制,创建“河长+河长助手+民间河长+河道警长”管理体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警民共治”的治水网络。既管“大动脉”,也管“毛细血管”,使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河流水质稳步提升。
聚焦重点控源截污 明确“怎么管”
河湖之病,表征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四平市多举措推动河湖环境防治,破解“部门纠缠不清”难题。
“一把手”负责实现部门共治。“一把手”挂帅,“一条龙管水”,“常态化清河”,将多头管水的“部门负责”,变为“部门共治”,聚焦重点,协同推进。多元化推进污染防治。完成1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36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南条子河、条子河截流干管,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末端污水全收集。保持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建设18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2824个散养户畜禽粪污村屯收集点。建设乡镇生活垃圾转运站59个,实现771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强化河湖岸线空间管控。全面完成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106条河流、自然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4个湖泊划界成果复核工作,进一步明晰河湖管理范围,为河湖管理提供可靠遵循。生态补水同步跟进。科学调度泄放生态流量,提升河流自净能力,有效改善了流域水生态环境,使东辽河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深入推进条子河西湖湿地水质提升工程建设,2023年条子河水质较上一年提升1个类别,首次达到年均值Ⅲ类。
健全长效机制体系 推动“管得住”
四平市聚焦长效机制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河长制管理水平。
构建协同共治机制。着眼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实施协同共治监管机制。多次与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地沟通协调涉河问题。施行《四平市辽河流域协同保护条例》,实现与比邻城市共同推进辽河流域治理与保护。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成立3个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队巡河暗访、现场办公,分管领导及时研究部署、破解难题。市河长办综合协调、分办、督办,推进任务落实。构建统筹推进机制。将辽河流域污染治理与劣Ⅴ类水体专项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水源地三年攻坚行动、清洁水体行动等工作统筹实施,同步推进。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挂图作战。紧密结合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突出精准施策。构建督察问责机制。将河湖长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专项工作考核目录。建立提示、预警、督办、约谈、问责“五步工作机制”,真正树起“严”的导向,倒逼工作任务落实。
河湖治理提档升级 生态红利惠及民生
2023年,四平市10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0%,水环境质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截至目前,四平市新建或提升绿水长廊项目63个,累计完成投资24.14亿元,建设长度547.69公里。全域河湖面貌显著改善,河流水质稳步提升。
建“绿廊”增“绿地”。四平市通过推进南条子河、条子河绿水长廊建设,增加绿地面积203公顷,激活河道周边可利用建设用地835公顷,实现土地净收益稳增长。开通南条子河行船项目,促活水经济。通“绿水”惠“民生”。推进梨树县绿水长廊建设,做活“绿水”文章,盘活“绿水”红利,为百姓提供亲近自然的优质“水通道”,让绿水长廊成为改善生态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品位、福泽百姓生活的幸福工程。注“文化”添“活力”。推进伊通县伊通河湿地公园建设,提升配套建设各类旅游项目,年收益突破100万元,为伊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注入新活力。促“振兴”活“经济”。推进双辽市将河湖连通、水系连通、绿水长廊工程统筹谋划建设,发展“绿水长廊+现代农业”经济,培育旅游产业新增长点,实现旅游收益最大化。
全力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全面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生态河湖到幸福河湖的迭代升级,四平市百姓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生态惠民之路越走越宽。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陈晖 本报记者 任胜章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