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担架兵不顾个人安危,他们游走于生死边缘,只为了救下更多伤员。即将百岁的老兵杜德山和他的战友们便是这样的一群担架兵。
日前,记者一行来到蛟河市新站镇复兴村拜访杜老。由于年事已高,老人的听力不太好,但讲起话坐姿端正、声音洪亮,依稀可见当年的军人风采。
为积极响应国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正当壮年的杜德山毅然决然参了军,为维护国家尊严奔赴战争一线。“到部队后,我被分到担架队。担架队由12人组成,班长是赵新波,还有一起从蛟河参军的姚德财、徐广志等人。”杜德山深知,战场上难免会有伤亡,只有把伤员救下来,及时医治、恢复体能,才能更好地歼灭敌人。于是,他努力学习急救抢救等相关知识,利用最短时间成为一名合格的担架兵,和战友们奔赴战场抢救伤员。
1951年,杜德山随部队坐闷罐车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上前线。杜老回忆说,由于敌机白天不停轰炸,战士们只能在夜间行进。“一天凌晨时分,一辆汽车因为灯光出现问题被敌机发现,敌机扔下照明弹后紧接着就是俯冲扫射。我们卧倒在路边,炮弹就在我身边爆炸,飞溅的土石打在脸上,像火烧一样疼。一顿扫射过后,好几名战友倒下了。”
随后,杜德山所在的担架队便跟随一线作战部队辗转多地。一天,就在一路奔袭的关键时刻,他们与敌军相遇。“当时事发突然,情况十分紧急,全团迅速集中几挺机枪和迫击炮对敌人发起攻击。在我们的巧妙配合下,把敌人打得抱头鼠窜。经过这一仗,同志们别提多痛快了。”老人说,几十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艰苦的战斗岁月,仍历历在目。
“记得有一次,战场上漫天大雪,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我们的任务是救治伤员,然而运粮车队多数都被敌军阻断了,我们接连好几天吃的都是树叶草皮。”就在那样的恶劣条件下,杜德山所在的担架连一次又一次冲进战场,救下一个又一个受伤的战友。“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自己即将牺牲了,没想到坚持了下来。”提到这里,老人哽咽了。
采访现场,前来看望杜老的还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看着他们胸前的红领巾,老人感叹道:“为国出征是我应尽的责任,真正的功臣是那些牺牲的烈士。我有幸见证祖国的繁荣强大,希望年轻一代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梦卓 实习生 王柳涵
初审:刘晗
复审:马萍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