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制度和政策体系,为我们加快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经过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感到抓好全会精神落实,还是要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发挥‘六大优势’,补齐‘四大短板’,落实五个方面明确要求,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8月1日,辽源市委书记沈德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转变工作作风的过程,也是一个树立发展导向的过程。辽源市将以“实”字统领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让发展必须是、只能是高质量发展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各方面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在守牢安全底线、生态红线、耕地红线、地方债务警戒线和统计数据质量线的同时,打开辽源转型发展新局面,也让全市干部作风焕然一新。
把“实”体现在转型发展上。既要解决辽源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不优、增长动力单一的问题,也要摆脱采煤沉陷区治理难、开发难、建设难的现状。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文旅两大新兴产业,依托辽矿集团增量配电网和天楹重力储能项目,最大限度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提供风光清洁能源,打造通过欧盟认证的绿电产业园;抓好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构建氢能全产业链,推动辽源由传统煤炭基地向现代零碳高地转变;以承办省二十届运动会为契机,突出生态和体育两个主题,实施好那兔乐园、东山欢乐荟等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文旅开发工程。同时,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以智能化、数字化为方向,改造升级冶金建材、袜业纺织、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高精铝加工等传统特色产业。
把“实”体现在深化改革上。改革抓落实,最终要解决问题。我们将对照全会《决定》把“问题清单”变成“改革清单”,谋划一批具有辽源特点的改革措施。重点是坚持小切口、大纵深,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降低企业水电气热等要素成本和审批、办证等制度成本。常态化开展好产需对接、银企对接,研究降低企业融资、物流成本等具体路径,增强企业活力和投资意愿。
把“实”体现在改善民生上。坚持把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清单”作为党委政府尽力而为的“责任清单”,保证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支出。重点是结合“接诉即办”改革,健全完善“12345+网络舆情”民生问题发现和解决闭环机制,着力解决看病难、停车难、如厕难、老旧小区改造、沉陷区搬迁、饮用水安全等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的问题。近期,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早市、夜市的卫生环境和秩序,既为群众提供实惠、方便的消费场所,也为发展富民经济创造新的空间。
把“实”体现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切实把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大使命担负起来,进一步强化没有安全就没有高质量发展、不抓安全就是违反政治纪律的认识,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四不放过”,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切实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最小工作单元,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把“实”体现在转变作风上。把了解真情况、找准真问题、真解决问题作为最硬的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四下基层”抓落实、“四不两直”抓调研、“四不放过”抓整改,不搞“大呼隆式”、浮光掠影式的调研,真正扎到问题里去。特别是大幅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增强服务意识、淡化管制思维,决不盲目要求企业上产能、上项目,多以现场办公的方式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统筹为基层减负赋能,坚决清理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采访结束时,沈德生告诉记者:“在辽源,我将带头转变作风,从我做起、以身作则,注重身教胜于言传,注重说到做到,带动班子成员力戒空谈、行胜于言,通过一级做给一级看,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养成拿效果说话、以实绩交卷的习惯。我相信,只要每个县区都盯住和干成几件像样的事,落地和投产几个好项目,几年下来,辽源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