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踏上欧洲大陆,第一来到浪漫之都巴黎。
在出发前的两周里,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亲朋之间,总是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还没出发啊,什么时候走啊?”真的来到巴黎,见到好多熟悉的媒体同行又总能听到这样的话“这回我们在巴黎相遇了。”因为早在此前的全运会、亚运会等赛会分别之时彼此都会说“我们巴黎见。”
飞机降落戴高乐国际机场的那一刻,确实是倍感亲切,因为现场不仅有许多工作人员给大家指引,同时机场的很多指示牌上也有中文信息。但出了机场等候大巴车的这段时间是真的“崩溃”,车隔时间长到离谱,又是清晨时分,天气阴凉,冻得瑟瑟发抖。
讲实话,初见巴黎,也就那么回事吧,巴黎的第一印象并没有出发前想象中的华丽璀璨。浪漫之都给我的感觉并不浪漫,反倒是早晚阴冷的天气给我了一记下马威,这里早晚不到20度的温度,让我对空调的思念瞬间被遗忘。卸下背包的那一刻,衣服背后干湿各半。一句话总结巴黎的温度就是早晚冰冰凉,中午嗷嗷热。
漫步巴黎街头,嗅到的味道也格外印象深刻,这里到处都能闻到糕点的甜香气,要么就是各类香水的味道,闻久了还真有点“闹挺”。再有就是经过近12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过后,根本没有时间倒时差,去新闻中心找“组织”,到酒店办理入住,了解媒体班车乘降点,还有各种技术上的扫码通关,忙得“头晕眼花”。
再说说巴黎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吧,因为这里是记者刚到巴黎去的最多的地方。主新闻中心有些简陋,不过设施还算齐全,说好听点是低碳环保,难听点就是小气寒酸。本想来到主新闻中心做一期媒体包开包的视频素材,但没想到人家根本就没给媒体准备媒体包,这是我采访过去5届奥运会从未有过的“惊讶”。
更令人诧异的是,主媒体中心竟然设立在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内,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与中国6小时的时差,奥运会开幕后这里一定会看到不少中国媒体在凌晨奋笔疾书赶稿,很多媒体人甚至可能住在媒体中心过夜,这样的环境实在难以想象。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不仅给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最高级别的竞技舞台,同时也给媒体提供了一个施展的空间。但来了之后感觉一切都不是很舒服的样子,从交通、到饮食、到语言沟通,到工作环境都很不适应,总之一言难尽。
或许是刚到的原因,还没有完全适应巴黎奥运会的节奏和生活氛围,可能随着奥运会的开幕,更多精彩赛事等待我去见证,更多历史文化等待我去感受,更多风土人情等待我去体会,感觉可能会逐渐升温,越来越好吧。
来源:吉林日报·彩练新闻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政
初审:马萍
复审:刘晗
终审: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