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 夯实根基——看教育惠民的吉林实践

  更新时间:2024-07-18 08:17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寄托着学子的梦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背负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牵动着社情民意,事关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

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从砖瓦房、泥土地到高标准教学楼、塑胶操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从鼓励“人人努力成才”到“人人尽展其才”……多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加快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一幅幅教育惠民的美好画卷在吉林大地徐徐展开。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教育这座大厦地基的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寄托着无数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多年来,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我省基础教育发展充满活力,向着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大步迈进。

大安市第六中学是一所乡村普通高中,以前只有一幢教学楼,20多位教师挤在4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学校多功能室的设备陈旧老化,篮排球场都是水泥地面……近年来,随着我省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以及相关政策扶持,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建了一栋4400平方米的教学楼,原来水泥面的篮排球场改造为悬浮地板,新建了水冲厕所,班班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重新装备了理化生实验室……

“原来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是很好,当地很多家长宁可远点,也要把孩子送去外地上学。如今,看到经过新建和改造的学校,不仅当地的孩子不走了,在外面上学的孩子好多也回来了。”提起学校的发展变化,校长武新宇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学校每年都会有近200名的贫困学生,对于他们,按照省里的相关政策,根据不同情况,会有2000元到6000元不等的贫困生补助资金,对考取大学的贫困学生还会发放相应的助学资金。”

民生连着民心,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是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体行动。

随着一声清脆的下课铃声响起,梅河口市实验中学的操场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排列整齐,跟着优美的旋律,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广播操。从年初以来,在梅河口市多所学校的操场上,类似这样的绳操、篮球操、哑铃操、韵律操等纷纷亮相,这是梅河口市教育局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大力推行的“活力操场大课间”活动,小学阶段每天设置一节体育课,保障学生在校不低于1.5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项目不仅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更成为了校园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梅河口市“活力操场大课间”活动场景,只是我省“活力操场”建设中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2024年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项目,“活力操场”建设旨在改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活动所需的设备设施,扶持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建设中小学‘活力操场’,就是要引领学生更加自主地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让操场成为孩子们绽放活力、激发兴趣的‘欢乐场’,享受运动、增强体质的‘运动场’,强健体魄、锤炼意志的‘训练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同志说。目前,全省已经确立了300所“活力操场”建设学校,在充分发挥各学校体育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力求做到 ‘一校一品’。同时,设置特色活动排班表,配备操场轮值教师,优化提高操场、体育场利用率,保障学生在操场全时段有序活动。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这也意味着增进教育民生福祉不仅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检验教育民生工作的“刻度尺”。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年轻人的就业成才,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国家未来。

自年初以来,在省教育厅指导下,全省高校共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1786场,参会省内企业8132家,提供岗位14.1万个,并与多部门协作联合开展了多场次的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精准就业搭台铺路。同时,为了让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教育部门深入开展“就业育人”主题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互联网+”公益直播课,组织全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并会同省人社厅开展《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宣传解读,多种方式向应届毕业生推送就业政策。建立“黑名单”制度和校园招聘准入机制,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

利民之事,丝发必行。人民群众的烦心事儿,揪心事儿,就是政府关心的事儿。只有用心用情把一件件群众心系的教育“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才能最终汇聚成推动教育强省建设中的一件件“关键大事”。

——推动38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全面开园,提供优质公办学位1万个;

——58个大学区已升级为教育集团,覆盖学校234所;

——规范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管理,始终保持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

——严格落实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并向农村和薄弱高中倾斜,确保每所初中都有学生入读优质高中的机会;

——组织省内高校、优质高中通过跟岗挂职、送课到校、集体教研等方式对口帮扶薄弱县中学87所,实现帮扶全覆盖;

——实施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万人口以上县全部建有特殊教育学校,20万人口以下县全部建有特教班;

——规范课后服务管理,广泛开设兴趣活动课程,学生参与率、满意度不断提高……

民生之路,就是民心之路。保障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我省教育强省建设的进程中,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用情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将“民生账单”化为“幸福清单”,就必将能汇集成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磅礴力量,书写出一份亮眼的民生答卷。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