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市州行● 追“风”逐“绿”起宏图 ——白城市推进高质量发展走笔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张磊 王学雷   更新时间:2024-07-10 07:06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盛夏白城,八百里瀚海绚丽多姿。

此时,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和车间里富有韵律的机器鸣响声,如同交响乐队,奏出了一曲鹤乡大地奋进与拼搏的动人乐章。

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是近年来白城市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显著标志。白城市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2023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300万千瓦,是东北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发电城市,排在全国前十。

如今,在追“风”中不断前行的白城,又面向未来迈出了逐“绿”步伐。

绿色引领拓新局,产业优化谱新篇

能源大市向能源强市转变,白城运筹帷幄。

近年来,通过打造“绿色、智能、低电价”的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千方百计推动清洁能源本地消纳。聚力打通绿电变绿氢、绿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绿色碳纤维全产业链,加速实现了绿电和产业优化组合。

在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吉电能谷铅碳电池生产和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是绿电园区首个入园并投产的百亿级项目。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落户这里,建立白城电化学储能技术研发基地,重点开展铅碳电池开发研究,解决规模化制备和过程放大等产业化瓶颈问题,推动铅碳电池基础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变。

“随着绿电园区建设深入推进,国内外知名的新能源‘头部’企业纷至沓来,大投资、高技术、前景好的优质项目抢滩登陆,‘电头工尾’‘电价洼地’的磁场效应日益彰显。”介绍起园区发展,白城市洮北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李克峰异常兴奋。

预计到“十四五”期末,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将被打造成本地消纳清洁能源装机超500万千瓦、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产出规模达到300亿元的国家级碳中和示范园区,成为吉林省西部地区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此外,白城市全力打造“绿色化工+绿色新能源”产业链,推进绿色甲醇等氢基绿能技术开发、应用场景拓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上海电气洮南市风电耦合生物质绿色甲醇一体化示范项目、吉林西部(洮南)绿色能源化工产业园区基础建设项目、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阳光新能源大安市新能源装备制造及氢基产业项目等,正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加快工程进度……

吉林西部“绿能”涌动,“动能”澎湃。

绿色农业底蕴“丰”,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色“鲜”

生态资源禀赋是白城市优势所在。

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产业,突出主粮加工、肉乳制品加工、杂粮杂豆加工“三条线”,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白城鲜明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位于镇赉县的吉林协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0万吨柠檬酸项目现场,完成投资15亿元的一期项目已竣工投产。

白鹤之乡丰富的玉米资源、绿电资源和盐碱地资源是吸引企业落户的重要因素。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省能源局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已经与华能吉林新能源合作,获得了自带负荷消纳1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电的“风光火打捆”指标,预计年底就能用上绿电。

企业承包盐碱地种植玉米,自产玉米用于柠檬酸生产,同时玉米秸秆提供绿色能源和优质有机肥。企业还与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合作成立了多个研发平台,通过开发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和产品服务,承接盐碱地改良工程,把不毛之地变成丰产良田。

一时间,曾经不毛之地的吉林西北角,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绿色循环柠檬酸发展模式,令人瞩目。

6月25日,来自欧洲知名企业的6位专家来到企业进行质量及可持续发展方面审核,最终顺利通过,不久吉林协联的柠檬酸产品将出口该企业。

“在欧盟实行碳关税的背景下,我们绿色柠檬酸在出口市场将会独具竞争力。”公司执行董事王立军话语笃定。

“企业还将接续建设投资25亿元的二期项目,加快把镇赉县打造为世界最大的绿色柠檬酸生产基地。”随行的公司党总支书记裴亚秋对深耕镇赉,颇有信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在白城市区东南白城工业园区,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公司已连续2年产值突破80亿元,成为世界单体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基地。白城市全力支持吉林梅花3年内再投资100亿元,打造世界首家发酵行业“灯塔工厂”,项目建成后可新增产值100亿元。

“去年白城玉米产量360万吨,梅花、协联两个项目全部达产,具备100%就地转化能力。”白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贵宝谈及两大项目,相当自豪。

如今,白城市在玉米、水稻、肉牛、生猪、乳品5个产业方面初步形成集群发展规模,正在加速向百亿级集群推进。

为此,白城市下好优化营商环境“先手棋”,常态化开展“走基层大调研 面对面解难题”活动,办好惠企实事。抓实承诺践诺评诺活动,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由“白”转“绿”,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效凸显

晨曦初照,大安市联合乡万福村万亩稻田笼罩在金色朝阳之中,昔日白花花的盐碱地如今已身披绿装。

白鹭起舞,蛙鸟回归。生态环境的改变,让这里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绿美景象。

夏至刚过,大安市信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盐碱地改良基地的水稻已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据企业负责人王千士介绍,每年,基地引进稻田鸭2万余只,养殖稻田蟹7000多亩、稻田鱼300多万尾,鸭、鱼、蟹、稻互促共生,为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这是我们的氮气保鲜米,最大程度保持大米的纯正新鲜。”在稻米加工车间,王千士随手拿起500克一袋的包装米展示道,企业创建的“稻泽乡”有机大米和“五间房”绿色大米已通过了有机认证,基地也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多年来,大安市先后实施了大岗子镇土地综合整治、新平安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11个盐碱地治理项目。”白城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院土壤改良研究科副科长王长志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大安市累计实现新增耕地数量指标12.73万亩、新增水田规模指标12.65万亩,新增粮食产能指标1.55亿斤。

通过多年实践,白城市探索出“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盐碱地高效治理和综合利用“大安模式”,为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治理模式。

组建盐碱地治理研究院、建成盐碱地治理博物馆、创建省级耐盐碱常规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白城市步步为营,坚持全域统筹盐碱地资源、规范有序开发,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集聚所为,贡献力量。

以生态之名逐“绿”,乐享绿美发展红利

白鹤、东方白鹳、白头鹤、灰鹤、小天鹅、白琵鹭……在通榆向海、镇赉莫莫格、洮南四海湖等湿地,摄影爱好者每年都有“新发现”,拍到的珍稀鸟类数量持续攀升。

“我们重点实施‘水丰鹤舞’湿地修复工程,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最大限度保留湿地自然生态特征。”白城市绿化办主任纪凤奎动情地说。

构建连通重要湿地、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的湿地保护恢复连通区,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目前,白城市湿地保有量实现动态平衡,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明显跃升。

2021年,白城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了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强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林地面积达到46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21年的9.48%提高到现在的10.02%,森林总蓄积从2021年的1230.3万立方米提高到如今的1309.2万立方米,草地面积537.19万亩,湿地面积160.8万亩。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还拉动了旅游业提速发展。在大安嫩江湾,秀美风景下的辽金文化主题文旅活动引爆假日经济,目前景区正向着5A级目标发力。

此外,白城查干浩特草原民俗游、向海、莫莫格湿地观鹤游等也日渐受“宠”。仅今年端午假期,白城市就接待国内游客29.41万人次、同比增长65.88%。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隋二龙 张磊 王学雷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