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智能光谷产业园。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吉林一号”。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套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拥有COB集成封装全自动化智能制造的产业化基地。
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掌握了LED产品的关键生产工艺,现拥有发明专利300余项,奠定了在LED显示及照明领域的领先地位。
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件供应商。
长春长光辰谱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光学薄膜技术方案提供商。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被动元件制造设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中高端市场占有率达60%。
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全球首创颠覆性创新产品双飞翼无人机。图为长光博翔无人机全系照片。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硬科技”改变“视界”。
写在前面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
打造千亿级“光电之城”,正成为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新引擎。
追“光”逐“电”中,长春新区一马当先。
近年来,长春新区举全区之力培育打造光电新兴产业,产业总体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不断完善创新链、产业链中,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呈现出“新”潮澎湃的喜人景象。
数据无言,记录光电信息产业加速“奔跑”的足迹。作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长春新区坚持以园区矩阵支撑产业集群发展,成功搭建了8个光电信息产业特色园区平台,集聚了一大批具备比较优势的优质企业。全区集聚长光卫星、希达电子、荣德光学、永利激光等光电信息企业360余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近500项,纯光电制造工业产值占全市一半。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中,计划到2025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2028年实现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
从“夯基垒台”到“积厚成势”,长春新区的光电信息产业大厦已拔地而起,耸入云霄。
在成绩面前,长春新区不曾懈怠,将借力刚刚拉开帷幕的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大会“热潮”,抢抓机遇、加速崛起,既埋头赶路,又抬头看路,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沐风踏浪,向日而行,再次点燃光电信息产业“高光”时刻。
集聚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规上企业40余户;
长光卫星入选2024“全球独角兽”榜单;
奥来德OLED发光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三,国际处于领先地位;
长光博翔全球首创的“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从这里起飞;
长智光谷产业园,将引进100户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100亿元;
……
追光之路,向光而行,长春新区加快培育光电产业,正成为逐光、聚光、生光、发光的光电信息产业高地,长春新区之“光”正在长春创新版图上持续闪耀。
根基夯实 注入发展“支撑力”
“追光”,长春新区有基础、有条件、更有优势。
长春新区光电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集聚长光卫星、希达电子、永利激光、禹衡光学、荣德光学等光电信息企业360余家,规上企业40余户,汇聚了28个行业高、精、尖科技成果,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5个和25个,在全市同行业占比均超过一半以上。
俯瞰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长春新区,一座“天”字形的建筑显眼夺目,这正是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所在地。
截至目前,长光卫星通过22次成功发射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并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今年4月,长光卫星荣登胡润研究院《2024全球独角兽榜》。
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具备年产超过200颗卫星能力,并将逐步形成以卫星研发、生产到遥感信息加工、应用的产业集群。目前,长光卫星正在建设占地21.6万平方米的航天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二期采用“一主楼+四裙楼”建设方案,建设卫星指控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中心等海量数据存储、应用基地及光学加工中心等智能化光学元件生产线,着力打造以卫星研制、生产及数据应用开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全面构建航天信息产业生态圈,为“长春光谷”建设提供强大助力。
作为冉冉升起的“新星”,长光卫星还带动背后一大批相关企业迅速崛起,产业链逐步形成。上游包含奥普光电、见真精密机械及长光辰芯等航天制造相关企业,下游为300余家企业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上下游衔接、资源互补,构成航天信息产业集群。
无人机续航时间提升2倍至3倍、载重能力提升2倍、占地面积缩小4倍至5倍;突破高寒-40℃、海拔5500米和7级强风自主飞行极限……这款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惊艳四座”的全球首创颠覆性创新产品,便出自长春新区企业长春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
长光博翔前身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无人机事业部,2021年整体组建为科技创新型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及相关服务。目前,公司申请及已获授权专利知识产权超80项。“未来,全系无人机年产能预计达3000套,直接产值3亿元至5亿元,集成相关挂载设备后总体产值可达6亿元至10亿元。”长光博翔市场部经理廖东坡表示。
如果说长光卫星、长光博翔是长春新区光电产业里航空航天领域的“闪亮明星”,那么光电产业其他领域企业更是星光璀璨。
在光电装备制造领域,长光辰谱光谱滤光片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85%,高光谱成像仪器市场占有率30%;长光智欧基因测序和半导体检测光学系统的研发生产能力居国内前列。
在激光制造与应用领域,永利激光是全国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规格型号最全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供应商,系列产品产能和销量都居全国首位;新产业光电是全球固态激光器供应商,占据同类产品5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和1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在新型显示与照明领域,希达电子技术国际领先,与三星、索尼共享COB显示新蓝海;奥来德OLED发光材料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海普润斯是京东方上游材料核心供应商。
在汽车电子领域,捷翼汽车是东北地区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国内外知名OEM的A级供应商,大众、宝马、丰田、吉利、比亚迪的一级供应商。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光华微电子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12英寸全自动晶圆探针台,被评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永固科技在半导体贴片胶市场占有率为全球第三。
在传感器领域,禹衡光学、荣德光学在编码器和速度位移传感器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居前二,禹衡光学也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目前,长春新区拥有传感器领域上下游企业约30余家,一大批高成长性光电信息企业正以年均3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这一个个璀璨的光电信息企业无不印证着长春新区光电产业基础雄厚、根基夯实。
“长春新区在光电产业规划上方向明确,重点布局了光电装备制造、激光制造与应用、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与照明、汽车电子五大领域,培育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光+(医疗、汽车、农业等)新赛道。”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院校在光电领域的技术优势,长春新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领域以及国产化替代需求,大力构筑“芯、光、星、车、网”全领域、高端化的光电信息制造能力,全面提升光电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化、园区专业化、配套优质化的发展路径,全力打造具有品牌带动力的“长春光谷”。
由此可见,在这里“追光”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一区六园 铸就全新增长极
园区和创新平台是创新发展的先行军,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载体,更是聚“光”成“链”、聚“链”成“群”的前沿阵地,园区对长春新区光电产业来说,犹如翅膀之于鸿雁,是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增长极。
在长春新区北湖开发区龙湖大路中轴线上,“长春光谷”地标园区——长春智能光谷产业园内,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厂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围绕“长春光谷”建设,长春新区重点推动长智光谷产业园建设,园区占地面积10.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共计18栋单体建筑,整体规划“一园、两区、多心”,主要用途为建设标准厂房、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孵化中心、培训中心、展示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
去年8月,市政府、长春新区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长智光谷产业园,聚焦材料与核心器件、高端成像显示与照明、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导入长春光机所产业及智力资源。通过发挥长春光机所技术和智库优势,通过产业招商、平台搭建,开展技术对接、人才、金融等孵化服务,推动长智光谷产业园打造成为东北三省环境最优、规模最大的光电信息产业创新基地。
目前,已入驻吉林大学仿生工程实验室、西安大医集团、上海医加医东北总部、长春理工大学新区创新研究院、长光启衡传感器、吉林云亭石墨烯远红外理疗电热膜项目、长光博翔无人机、吉大超快激光设备智造等一批优质企业和项目。
作为光电信息产业加速器园区,长智光谷计划5年内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行业龙头企业3家至5家、具备上市条件企业5家,引育高端双创人才100名、集聚从事光电信息产业的优秀人才2000余名,辐射带动长春新区光电信息产业集群规模超百亿元,间接撬动千亿元产值,成为吉林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被称为“明星企业”摇篮的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同样聚焦集聚和壮大光电信息产业链。
走进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创新气息扑面而来,科研实力显而易见,一批科技“大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从这里出发并发展壮大。
“园区成立的初衷就是帮助企业搭建成长生态链,同时,努力构建人才优质生态圈。”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副总经理高士红说,园区秉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壮大光电信息产业”使命,围绕“核心元器件、激光技术及应用、航空航天信息、新材料与应用、智能制造与装备、半导体显示与照明、医疗与生命科学”七大产业领域,形成“北斗七星”产业发展格局。
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内还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特种金属材料实验室,强化对光电企业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了光学实验检测与中试中心、光学测试与装调实验室、光学机械装配实验室等技术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累计培育企业140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涌现出长光卫星、光华微电子、长光宇航、长光智欧、博翔无人机等一大批高技术企业。
传感器被称为智能时代的“慧眼”,传感器产业园是长春新区布局的又一新兴产业赛道。
“传感器产业园是为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重点打造的具有国际化市场能力的专业园区。”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感器产业园总投资6.78亿元,建筑面积5.98万平方米,整体规划了6栋单体建筑,主要建设研发中心、中试中心、标准厂房、地下室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
“目前,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其中3号楼和5号楼将7月底前完成主体封顶,其余单体也将陆续完成主体封顶任务。计划今年年底完成所有主体施工任务。”长春高新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文介绍,项目预计2025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传感器产业园已引进高精度光电编码器、气象传感器等项目,未来,园区将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及创新中心,全力打造成为品种齐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国际知名的国家级传感器产业集群。
上兵伐谋,规划先行。为让光电信息产业聚“光”成“链”“链”上开花,长春新区拥有长智光谷产业园、吉林省光电子孵化器,光智园、璀璨产业园、北湖科技园和在建的传感器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和平台载体8个,拥有从4米到13米不等举架高度的各类工业标准厂房,能满足不同条件入驻需求,已形成了从前端孵化、到科技成果转移和产业化、再到规模化生产的全链条体系,成了全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主引擎和投资首选地。
在这里“聚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海纳百川 创新之城聚人才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是所有创新要素中最关键的因素。行走在长春新区,这个感受愈发强烈,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和科创企业人才在这里追光、发光,有效推动光电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究其原因,是长春新区视人才如珍宝,以人才之“聚”,激发创新之“活”,托举产业之“强”,让高质量发展聚智成军。
在打造“长春光谷”上,长春新区拿出了最大诚意。出台了《长春新区支持光电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长春新区加快长智光谷园区发展若干政策》等系列支持光电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今年,长春市出台的《加快长春北湖未来科学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更是对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这些政策对场地空间使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人才政策等各方面都是最优惠、最全面、最精准、力度最大。
此外,长春新区产业基金已组建可用于光电信息产业子基金10支,资金总规模达50亿元,这些全方位的政策、资金支持为企业家投资兴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唯有敢于创新的地方,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才能海纳百川延揽八方人才。长春新区,作为一座科技新城,进一步加大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力度,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海外人才、创新型人才驻足新区、留在新区、扎根新区,让人才在这里发挥最大光芒,从而熠熠生辉。
“长春新区的人才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长春长光辰谱科技公司光电仪器部经理林弘杨说。
长春新区不断优化迭代人才激励政策,制定更具突破性、最有含金量的人才政策,从1.0版提升到3.0版,在人才分类定级评定、安家补贴、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建设欧美同学会海创中心、院士专家联合会等重大载体,集聚海外人才、高端人才、创新人才。依托重点高校、一院三所、科技产业园区等,组建“长春新区创新人才联盟”,推动各类人才联合创新、抱团发展。
“这些政策不仅富有含金量,其无形激励作用更力重千钧。”林弘杨说,这些鼓励让自己干起事业来更有劲儿。“追逐光的事业好像没有天花板。”谈及加入这家初创企业的原因时,林弘杨说,长春是新中国光学事业的摇篮,光学是这座城市的优势,也是自己追求的梦想。
在长春新区,一批像林弘杨这样的研发团队正在创新发展中扛起大梁,成了产业发展中的一束束光,并在各自的领域闪闪发光,成为长春新区的“代言人”。
截至今年初,长春新区集聚生物医药、光电信息、先进装备、数字经济等产业人才近10万人,引育人才总量达17万人,海归人才2000余人,外籍人才近千人,落位及储备海归人才项目18个、院士项目24个,每年新增大学生就业创业人数近7000人。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向未来。“我们将以‘长春光谷’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打造国家光电产业创新引领区、北方光电高端智造发展示范区、吉林省光电产业集聚发展核心区,力争在3年至5年间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地标。”长春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着力强化发展产业链关键领域,引导高校院所支撑服务光电产业发展,推动光电产业与重点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积极拓展前沿技术终端应用,培育光电产业创新生态。力争到2025年,长春新区光电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培育企业过千家,到2028年产业规模力争突破500亿元。
在这里成为光,未来可期、不负韶华。
乘势而上 问鼎高峰再向前
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是长春市打造光电信息产业千亿级新兴动能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潜在的影响不可估量,将是长春又一张“金名片”,是长春乃至国内光电产业的一场盛会。
长春新区高度重视光博会各项工作,多次召开调度会,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每一项任务,举全区之力筹备光博会。
光博会期间,长春新区共邀请了参展企业129户,按地域划分国际企业3户、域外企业83户、域内企业43户。参展企业中,域外头部企业有冠捷集团、波长光电、海洋光学、京东方、飞利浦商显、高德红外、湖北久之洋、安捷伦科技等,域内头部企业有长光卫星、希达电子、永利激光、禹衡光学等重点企业。
长春新区还精心筹划5场光博会平行活动,活动围绕光学、半导体、激光、卫星等领域,由区内行业龙头企业牵头,打造专业的行业研讨会,各研讨会邀请国内行业专家和域外行业企业参会,进一步促进域内域外企业间的合作,为长春市光电产业细分领域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
除此之外,长春新区还设计了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在光博会展馆设立摆渡车,以定时发车和不定时考察结合,让域外嘉宾到长春新区参观明星企业、重点园区、标志建筑,同时参观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争取与更多域外企业开展合作。
问鼎高峰再向前。以本届“光博会”为契机,长春新区全力推动“长春光谷”建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朝着光电信息产业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