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南河新貌。李坤 航拍
四平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吉林金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环保检查。
双辽市西辽河绿水长廊项目。 张树明 航拍
苍鹭在四平市转山湖栖息。 金广山 摄
治理后的伊通河风光如画。于金有 航拍
四平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围绕全市“三三九一”发展战略,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到城市发展各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2023年,四平市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全市10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90%,地表水无劣Ⅴ类水体;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67%;土壤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声环境、辐射环境安全不断巩固。
四平市在全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督察整改工作考核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2023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辽河污染治理工作考核,均位列全省第一,市生态环境局被评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
高位推进 压实责任体系
四平市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去年,召开生态环保领导小组会4次,召开含环保议题的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会、调度会等22次,市领导现场检查调研62次,对环保工作作出批示32次,形成了大抓环保的示范效应;制定生态强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环保目标责任制重点任务及责任清单,定期组织调度,持续推进实施;出台环保配套政策、制度、方案等28个,联合开展秸秆全域禁烧、清河行动、非电锅炉排查等专项行动10余次,合力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成效。
坚持问题导向,把督察整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高质量制定整改方案,针对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制定严谨、翔实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部门,落实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对督察整改问题实行台账式动态管理,积极开展实地核查、专项督办和“回头看”,完成一个,销号一个,确保问题整改无死角、不反弹。加快推进整改进度,严格落实“五步工作机制”,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单位进行提示、预警、督办、约谈、问责,加快推动落实。
坚持科学监管,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础,以重点执法、专项执法为补充的监管方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将27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环境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承办全省环评审批及排污许可工作现场会,并作经验介绍。对全市258个重大项目,进行主动对接、精准指导、跟踪服务。在新开区设立“驻区服务站”,开展“执法+专家”会诊服务。
聚焦重点 改善空气质量
2023年,四平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坚持“五控一应对”一体推进,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稳定,优良天数比例及PM2.5年均浓度,均达到考核要求。
聚焦重点行业“控排”。持续推进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及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督促金钢钢铁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推动水泥行业启动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指导四平热力谋划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指导双辽迎新玻璃谋划超低排放改造项目。
加强臭氧污染治理“控气”。争取中央资金1023万元,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执法能力建设项目和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项目,提升臭氧污染监管和监测能力,完善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基础台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专项执法检查。
保持高压态势“控烧”。全面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网格长12079人,编制了29.3万行(地块)的秸秆残茬处置台账,指导各地合理安排残茬处置工作,全市未出现因秸秆焚烧影响空气质量的问题。
强化日常管理“控尘”。持续加强建筑工地、渣土车辆、物料堆场扬尘管控,合理增加市区道路洒扫频次,抑制扬尘污染。
推动科技监管“控车”。汽车排放检验三级联网并稳定运行,创新利用黑烟抓拍系统倒查检车线,对7家检车线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形成有力震慑。
妥善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启动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工作,编制完成了涵盖1800余户涉气企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基本做到涉气企业全覆盖。
今年以来,四平市聚焦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多措并举、靶向发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针对当前PM2.5和臭氧污染突出的问题,市生态环境局制定了《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行动方案》,按照“春秋有效管控秸秆、夏季集中治理臭氧、冬季攻坚燃煤污染”的工作思路,围绕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制定了14条工作措施和3条保障措施,实现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
制定《秸秆全域禁烧行动方案》,采取4个具体行动,即完善精确到具体地块基础信息的强基行动、禁烧关口前置的离田行动、解决无法离田的秸秆剩余物的残茬处置行动、严密科学防控的巡查检查行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禁烧机制,进一步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力争杜绝因焚烧秸秆造成重污染天气,促进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
制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强化”行动方案》,聚焦“双碳”目标,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严控碳排放强度约束性指标,扎实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双强化”行动,计划完成碳排放强度年度下降3.97%的目标。
系统治理 修护水环境
“铁西区平西乡条子河的水越来越清澈,下游的西湖湿地公园越来越美,我每天都来河岸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铁西区大禹奥城小区居民梁淑芹说,昔日的臭水沟,变身为今天的“城市会客厅”,生活在四平觉得很幸福很惬意。
“治好一条河,秀美一座城”。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接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聚焦根源问题,系统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治理,以及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确保重点流域治理持续补短板、还旧账、增后劲,实现了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的持续稳步提升。
提高政治站位,高位统筹强力推进。切实把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细,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队巡河暗访、现场办公,分管领导及时研究部署、破解难题,以“五化”闭环工作法强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立足制度建设,健全机制长效长治。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原则,先后制定出台了10余项制度,细化任务、明确责任,拉条挂账、挂图作战。从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协同治理、联防联控、集中运营、科学监测、群众监督、严肃责任等8个方面,健全长效治污机制,为强力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三水”统筹,多点发力系统治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全方位污染治理,统筹实施辽河治理项目,承接全市“十三五”辽河治理项目被清算收回资金7.58亿元,并用于“十四五”辽河流域治理项目建设;谋划实施37个水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共获得上级水污染防治资金3.59亿元;实施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完成生态缓冲带建设33公里,完成河道湿地建设237公顷,有效净化提升水质,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逐步恢复;加大生态放流,二龙山水库累计向东辽河生态补水达10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河道生态基流。
创新治理模式,实现流域精准管控。制定并实施流域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管控制度,将全域20平方公里以上共106条河流纳入管控范围,设置控制断面240余个,分类进行加密监测,实现境内小流域全覆盖,重点区域水质监测无遗漏。及时预警各小流域水质波动信息,确保在国、省控断面出现异常时,能够快速定位超标区域,高效追踪溯源、精准施治。
瞄准突出问题,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全市共建设城市、乡镇、工业污水处理厂(站)35座,设计处理能力达34.01万吨/日。“十四五”以来,累计新建污水管网32.6公里,完成雨污分流管网改造104.82公里,市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8.72%。扎实开展排污口整治,全市58个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
坚持多元共治,深化农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举措,集成推广化肥减量技术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持续保持化肥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负增长态势。常态化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现场勘查等手段,动态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对纳入监管清单的黑臭水体,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制定整治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治理目标,有序推进整治。完成2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核实确认1个农村黑臭水体并完成整治。
强化管控 防治土壤污染
在梨树县孟家岭镇,昔日的两个废弃矿坑,经过矿山覆土复绿89.7公顷,先后栽植云杉、樟子松、榆树、柳树12万多株,如今已变为“绿山”。矿坑内的地下水随之上升,水底的多种矿物质映出各种颜色,恍如仙境,被人们惊喜地称为“小天池”。当地利用“小天池”周边32公顷林地打造风景林区,形成天然休闲氧吧,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围绕土壤生态环境工作目标,四平市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持续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加强土壤污染重点单位监管,督促全地区19家重点单位落实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回头看”及自行监测等工作。加强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管理,以农用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企业和矿山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现场排查,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链条。
开展受污染耕地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识别污染源,综合分析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耕地污染防治对策建议,确保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严格建设用地准入。会同自然资源部门,以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地块为重点,推动责任主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今年以来,全市共有9个地块纳入全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强化地下水污染管控。持续加强地下水国考点位管理,组织对点位周边2公里范围内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施肥、化粪池渗漏等情况进行现场踏查,对可能产生地下水污染的风险点建立清单。针对地下水国考点位,因地制宜制定“一点一策”水质达标或保持方案,为实施地下水分区化、差异化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提速行动,以《2024年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清单》为抓手,推动治理行政村项目建设。构建畜禽粪污治理体系,建设18个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和2824个散养户畜禽粪污村屯收集点,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排查规模养殖场770家,督促其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确保污染防治设施稳定运行,畜禽粪污来源、去向全程可追溯,对发现的问题组织整改。
强化土壤环境执法监管。实施守卫“一方净土”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检查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法定义务行为;全面检查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及运行情况,严厉查处畜禽粪污乱堆乱放乱排等违法行为;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重点排查不符合产业政策及当地产业布局、无环保相关审批手续、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防范新增土壤污染;强化“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完成国家遥感监测线索涉及全市的50个点位核查;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今年4月17日,四平市政府、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三方达成共识,合作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共同签署了《共建四平市“无废城市” 开展“黑土地”保护》战略合作协议,统筹推进36个项目建设;有序推动全域示范创建,双辽、伊通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市),铁东、铁西成功创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