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治沙 生态富民 ——农安县国有林总场绿色发展记事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陈沫   更新时间:2024-06-03 09:16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时下,行走于农安县国有林总场的杨树林管护区,绿意盎然的红松林不断向远处延伸,如同天然油彩,赏心悦目,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沁人心脾的木头香味。

农安县国有林总场场长肖德胜轻轻抚摸着树干感慨地说:“靠着这些绿,风沙少了,等到了盛果期,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真正实现一代人植树,几代人受益。”

在樟子松嫁接红松林果双赢项目基地,肖德胜介绍,总场在杨树林、哈拉海、三盛玉三个管护区栽植了106公顷的樟子松嫁接红松林,12年后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高达几十年。“在盛果期内,每公顷按600株保存株数计算,106公顷嫁接红松的松子每年可创产值600余万元。”

据了解,农安县北靠科尔沁沙地边缘,抵御北沙南侵、防治土壤沙化是当地林业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防沙治沙,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在防沙治沙中,农安县注重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相结合,在改善生态的同时,实现了防沙治沙与致富同步。

红松林果双赢项目基地实现了变生态林为生态经济林,“既长叶子又长票子”的生动实践还不止这一例。

在三盛玉管护区,榛子生态经济果林绿意葱茏。这里的3万余株平欧大果榛子已整体进入盛果期,可持续盛产40年左右,每株产量可达3斤,年产值达百万元。

榛子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有“坚果之王”的美誉。果林选育的平欧大果榛子,是以野生榛子与欧洲榛子杂交培育的优良经济林树种,具有果大、丰产、出仁率高的特点。在生态效益上,榛树具有良好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是优良的生态树种。

“总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项目选择上,要既能产业富民,又能保护绿水青山。”肖德胜说,如今大果榛子已成为全县农村产业和农民增收的又一新渠道。

一路走一路看。在沙棘生态经济果林项目基地,沙棘林吐露新芽,迎风而立,12万株沙棘形成了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每年产值有望达千万元;在造林绿化苗木繁育项目基地,苗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年出圃能力更是达到了500万株,产值达200万元,销往东北三省及内蒙古等地。

农安县国有林总场的产业发展是“生绿也生金”的鲜活样板。近年来,总场坚持因“场”制宜、一场多业谋发展,林场生态、产业两手抓,带领职工林农增收致富,为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今年,总场将重点发展林下种植中药材和文冠果的栽培。“今年通过和企业合作,采取国有林总场出林地,资金、技术、经营等由企业负责,效益分成的合作模式。目前已成功种植防风30公顷,文冠果25公顷。”肖德胜说,产业的多元培育就是为了努力实现山川增绿、绿色惠民。

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扩绿与共富的发展故事,还将延续。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陈沫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