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吉林日报》40年的情缘

  更新时间:2024-05-16 08:1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翻开3本厚厚的剪报本,那发表在《吉林日报》上的各类文章令我欣喜万分。虽然有些泛黄年代久远,但我还是爱不释手。它记录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村容村貌和人们生活指数的提升,也记录了我勤奋笔耕的历程,更凝聚着《吉林日报》编辑、记者的心血。

1982年,我第三次高考落榜后回家务农便和《吉林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家里糊墙的《吉林日报》上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劳动之余,我把墙上的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我去村里要来很多报纸,如饥似渴的学习起来。逐渐的我发现报纸上刊发的好人好事我们村里也有,我也要拿起笔来宣传出去。我写了几篇稿子投给报社都是泥牛入海有去无回。后来收到了报社于庆云老师的回信,指导我写新闻应具备的“五大要素”并指出缺点和不足之处,使我写新闻很快的上路了。以后就有《活雷锋》《王桂荣科学养猪效益高》等稿子发表在吉林日报上。以后又得到编辑王立新老师的指导,使我的写稿子《乡亲情》《20枚种蛋》《小咸村出新事:昔为“耍钱鬼”  今变致富人》等相继在《吉林日报》发表。

由于我发稿数量增多和质量的提高,1993年报社让我寄去两张照片,说要给我发证,我及时的把照片寄了过去,不久报社给我寄来一个老红色的《吉林日报》通讯员证,编号:93023。这是我写稿10年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是报社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稿件质量的认可,也为采访写稿提供了方便,以后发给报社的稿子在后边要写上本报通讯员的编号。我如获至宝,每次采访都要带上它,心里底气十足,信心满满。使我每年向《吉林日报》投稿逐年增多。1995年,《吉林日报》举办1992—1994年度优秀通讯员评选和通讯员好新闻评选活动,我荣幸的首次被《吉林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我的参评稿子《金维昌“挪用”种子款》荣获三等奖,报社给我寄来了优秀通讯员证书和获奖证书,还有三等奖奖金100元钱的汇款单,让我高兴了好一阵子。有一年,我们乾安县委宣传部举办通讯员培训班,我有幸参加。在培训班上,吉林日报社的李文彪主任和葛忠和主任点名把我叫了起来,李主任说,来到乾安我就想认识一下农民通讯员王殿海,这个通讯员非常勤奋,写出的稿子特别“刁”,题材新颖,角度恰到好处,几乎没有错别字,就连标点符号都正确,全省广大通讯员要向他学习。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坐下了,心里感到受宠若惊,这是报社领导对我的鞭策和鼓励。在以后报社举办的各种征文大赛和通讯员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我都积极参加。

1998年5月《吉林日报》举办“长铃杯”现场短新闻大赛和“文化图书城杯”今日话题有奖征文活动,我写的新闻故事《伏庆军的三个警告牌》和言论《为突击检查叫好》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优秀奖。

(右一为王殿海 资料图片)

在我写稿过程中,我逐渐感觉到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新人新事太多了,我一个人写不过来,萌生成立报道组的念头。1998年,我成立了由回乡青年、教师、机关干部为成员的“庄稼院新闻报道组”,成员由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13个人,这下触角延伸了,视野拓宽,素材多了,发稿的数量增加了。

2007年春节刚过,吉林日报记者李广武老师在乾安县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人员陪同下来我家,对我进行了为期3天采访,2月3日《吉林日报》在6版“和谐社会”版头题刊发醒目的大标题“庄稼院新闻报道组”,对我20多年坚持写作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良好效果。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前,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上开辟了“百姓纪事”专栏,吉林省向中宣部提供了12条新闻信息,其中包括《王殿海和他的庄稼院新闻报道组》。6月27日,中央电视台地方部编导姚华在省、市、县电视台记者的陪同下,来我家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9月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以“一个农民通讯员笔下的乡村变化”为题,对我20多年来采写新闻稿真实记录了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了报道。随后吉林卫视在《吉林新闻联播》节目先后两次进行报道;吉视乡村频道在《我是农民》栏目为我拍摄长达35分钟的专题片;松原电视台在《沃野三农》栏目以“笔耕不辍的土记者”为题上下两集对我坚持多年写新闻稿记录家乡变化进行了报道。乾安电视台在《乾安新闻》节目多次进行报道。

2014年6月12日《吉林日报》召开优秀通讯员座谈会,我荣获《吉林日报》2014年度优秀通讯员“突出贡献奖”,全省仅21人获此项殊荣中,我作为唯一的农民通讯员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心情无比激动。我在会上作了《业余新闻写作30年与成立庄稼院新闻报道组的心得体会》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和通讯员朋友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赞扬。我和我儿子合写的新闻故事《村支书“请客”》荣获通讯员优秀作品二等奖,我和报道组成员张金峰拍摄的图片新闻《文化大院扭秧歌》荣获优秀奖。这是我写新闻稿30年来第一次“回娘家”,结识了报社总编李新民、副总编伊秀丽,还有姜忠孝主任、孟繁杰主任、张力军主任、齐平主任还有王文辉老师等,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通讯员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姜忠孝老师特别盛情,我俩见面时,他风趣地给了我一拳,然后握手、拥抱,他说今天终于见到老王大哥了(我大他两岁)。是啊!姜主任到报社工作后一直在给我修改稿子,他编辑的“星期刊、“桥”等板面刊发了我好多的稿子,这些年只通过信不见其人,今日相见彼此的心情可想而知。一晃姜主任给我修改稿子已经20多年了,这一见面怎能不让人高兴激动呢!

2016年8月31日,《吉林日报》召开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我被评为优秀通讯员的同时还被评为通联工作“终身荣誉奖”,会上陈耀辉总编我们颁发证书并披上“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的绶带后,与我们合影留念,使我们感到莫大的鼓舞,终生难忘。

2023年4月,

《吉林日报》召开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我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和“通联工作特殊贡献奖”,并上台领奖与颁奖的报社领导合影留念,令我激动不已。

今年我又一次参加《吉林日报》召开优秀通讯员表彰大会,获得两本荣誉证书,结识了韩雪洁主任和姜景远主任,他们渊博的学识和爱岗敬业精神为我们广大通讯员做出了榜样。

流金岁月四十载,油墨清香写春秋。这些年来我和报道组成员共计发稿2600多篇,仅在吉林日报及附属媒体发稿1400余篇。望着一篇篇登在报纸上的新闻稿;望着一本本获奖证书,我高兴、我自豪、我快乐!我高兴是这些年起早贪晚写出来的每一篇稿子都变成了铅字;我自豪的是在我多次成为吉报优秀通讯员的影响带动下,我爱人、我儿子都是吉报优秀通讯员;我快乐的是每次自费参加《吉林日报》举办的座谈会、表彰会、培训会和编辑记者及广大通讯员结下了深厚友谊;还有写每一篇稿子的素材首先感动了自己,变成了铅字以后又能高兴好几天,如果每个月发表几篇稿岂不是天天快乐!心情好身体就健康,健康就能长寿。由此看来写稿是健康长寿的一剂良药,何乐而不为呢!我要活到老,写到老,为《吉林日报》奉献余热。

祝《吉林日报》越办越好!


作者:通讯员 王殿海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慧勇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