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五一”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吉林召开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向全社会释放聚焦发展服务业的强烈信号,更预示着吉林服务业即将迎来拔节成长、繁花似锦的茂盛夏季。
为何在此时召开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全省性大会?分析一下全省服务业发展现状,或许我们能感受到其中的深意。
从数据来看,2023年,吉林省服务业增加值突破7300亿元,同比增长6.9%,占GDP比重达到53.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8.2%。截至2023年底,全省服务业企业60.44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量的77.7%。
今年继续高开高走。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7%,增速居全国第7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5%。正是在服务业有力带动下,去年我省经济增速一季度居全国第1位、上半年第4位、全年第7位,今年一季度增长6.5%,继续保持全国第1位。
从群众微观感受来看,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吉林长白山、查干湖、净月潭、松花湖、嫩江湾等各大景区人流爆棚,文旅街区火爆出圈。从商场超市到餐厅影院,从公园到博物馆,从特色街区到文旅地标,从传统景点到网红打卡地,到处人山人海,全部开启“人从众”模式。
清明小长假,长白山天气晴好,春雪烂漫。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相聚长白山,观天池、赏粉雪,呼吸清新的空气,探寻深山中的“秘境”,尽享惬意假期。李雨欣 本报记者 孙寰宇 摄
于经济发展而言,服务业可谓功不可没。
放眼世界,当前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经济服务化是大势所趋。
着眼吉林,要想全面振兴,服务业要强,新服务要活,传统服务业要转,现代服务业要优,生产性服务业要大,生活性服务业要新,生态性服务业要好——这是决定吉林能否率先实现新突破的活力之源、关键所在。
近几年,吉林省多次召开全省性服务业大会,对服务业发展进行前瞻性部署。去年,省委提出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的新布局,其中直接涉及服务业的就有大旅游产业集群培育,新康养、新电商产业发展和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设施建设,足见服务业在吉林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占据的重要地位。
就在不久前,省委主要领导还到长春青怡坊云琅艺术商街等地多次调研,实地了解新服务、新电商业态模式发展状况,深入谋划激活新消费、释放新动能的政策举措。
“五一”期间,梅河口东北不夜城城市舞台灯光璀璨,人气爆棚。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齐聚东北不夜城打卡拍照,宽敞的街区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孙池 摄
在省委、省政府高位引领推动下,全省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长春市高标准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5个,入驻企业5000余户,累计吸纳就业超过10万人;
吉林市充分发挥人文历史、复合多维型冰雪资源优势,塑造十大文旅IP、举办百场活动、打造千个网红打卡地、热销万种特色文旅商品,一季度全市接待国内游客数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首届中国·吉林松花江滑冰马拉松挑战赛暨2024年全国全民健身大拜年主会场活动雪谷市集里,红灯笼、氢气球、炊烟袅袅的小平房、穿着花棉袄的服务员,让这里的年味十足,吸引了来往游客打卡拍照。本报记者 石雷 摄
长春万象城全力打造吉林省首店集合地,引入各业态东北首进品牌、吉林省首进品牌近百家,城市旗舰店、高级别概念店、品牌最新形象店130余家;
长光卫星基于数据优势,构建了9类专题产品以及20类平台产品组成的产品体系,已开展14个领域150余项类别的精准数据服务;
中车长客持续强化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已经实现对外输出;
中国建行吉林省分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粮食安全、冰雪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持续发力……
数据和事实都表明,吉林服务业已经跑出了发展“加速度”。而在此时,再次召开全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大会,聚焦点和着力点在于培育新质生产力。
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三大因素,每一项均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呼应。吉林之所以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格局中提出发展新服务,就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要把服务业特别是新服务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优化要素配置,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形成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
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下,服务业的定位将更“新”:
突出特色场景,将产品服务置于特定空间情境,创造更加真实、具体、有趣、生动的用户体验;突出多元业态,打破传统业态边界,融合零售、餐饮、娱乐、教育、健康、文化艺术等多种功能,形成复合型消费场所,让群众物质、精神需求得到一站式满足;突出优质供给,着眼居民消费结构分化升级趋势、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拓展更多发展型、享受型的生活性服务,提供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
以长春“这有山”和长春动植物公园为例,通过特色场景和独有lP,建设文旅综合体、特色街区和旅游景区,通过打造独特、新颖、沉浸式的环境,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精神和心灵体验。
服务业的质态将更“优”:
顺应群众“基本物质文化消费需要”向“美好生活消费需要”升级趋势,加快推动服务业品质化升级。推动传统服务业全链路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消费者体验。在打破行业空间阻隔中,实现服务资源跨行业、跨领域、跨维度整合,这其中既有三次产业融合,也有线上线下融合,更有不同服务门类的融合。顺应低碳循环、集约节约潮流,深化低碳、智慧管理运营模式创新,提升全社会发展“含绿量”,降低“含碳量”。
服务业层次将更“高”:
按照“新”的定位,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生态性服务业都有了“新”的具象。
生产性服务业是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立足吉林省情,技术研发、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运营维护等生产性服务发展潜力较大。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开展科技研发、物流配送、信贷融资、结算服务、采购营销等服务。加快孵化器发展,推进政产学研用孵金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迅速在本地有效转化,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
生活性服务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载体。当前,文旅体育、医疗健康等产业迎来新风口,社会对养老、康养、家政等领域需求迅速增长。积极适应趋势变化,推出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服务,更好地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
今年冬天,长春净月潭公园内的极地蓝冰火爆出圈,一块块晶莹剔透的蓝冰展现出冬日里的独特浪漫,引得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拍照。本报记者 潘硕 摄
生态性服务业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人们对各类生态产品的需求使生态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如花卉市场、宠物市场、绿化维护、公园管理等。吉林“山水林田湖草冰雪天”优势突出,有条件让生态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起来,在建设生态强省过程中,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谋定而动。全面升级新服务,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新鲜体验?吉林服务业又会在这个夏季怎样的一路生花?值得期待。
作者:总策划 | 于迅来 采写丨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锐 黄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