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温室十亩田,一年四季来出钱。棚膜经济连成片,家家户户把钱赚。”一句顺口溜,把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东岗子村棚膜经济为百姓铺就致富路的现状描述得生动且形象。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近年来,东岗子村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增加农业附加值,找准产业发展“金钥匙”,引领农民走上了一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五月里的一天,东岗子村的温室大棚内温暖如春,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紫苏子大棚内,记者看到一颗颗紫苏子长势喜人。紫苏子种植大户关艳秋告诉记者,她搞紫苏子种植已有10多年,带动10户农民致富。
在草莓大棚里,饱满通红的草莓挂满枝头,阵阵香味沁人心脾,很多游客正有说有笑地沿着畦沟采摘草莓。
东岗子村位于珲春城郊,为推动乡村振兴,近年来乡里积极协调各部门扶持农户发展棚膜经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多个优质企业在当地落户。自从走上这条致富路,全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
产业发展是助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几年,东岗子村棚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呈现出良好势头。蔬菜基地负责人说:“我们基地共有174栋大棚,种植了草莓、豆角、白菜、茄子、紫苏子等10余种蔬菜,吸纳周边劳动力300余人,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温室大棚里,村民赵训美正在精心侍弄着菜苗。赵训美的工作是为天顺百旺公司管理1栋温室大棚,凭着这份工作,她在“家门口”每年就有3万余元的收入。
“为使棚膜经济健康有序,我们在宣传力度、销售渠道、政策扶持上持续发力,积极引导种植户栽种高产高效品种,增加收益。并积极培育典型户、典型村,总结成功经验,通过示范引导,不断增加棚膜经济发展信心。”村党支部关利华对记者说。在大力发展棚膜经济的同时,该村除了为超市提供新鲜、绿色的蔬菜,还借助乡村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扩大大棚产品销售范围,积极通过微信、朋友圈加强宣传,扩大大棚蔬菜、水果销售,效果良好。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毕玮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