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走千村|兴山村的“逆袭”之路

  更新时间:2024-05-02 08:30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一亩棚膜十亩田,春夏秋冬都赚钱。当露地蔬菜还没开始移栽,而舒兰市环城街道兴山村的蔬菜大棚里,翠绿的黄瓜已经挂满枝头,清新的瓜香扑鼻而来。兴山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光早早的带着几名农民,来到温室大棚进行采摘、打包,等待客商前来提货。

“我这两棚黄瓜,已经上市20天了,每天的产量在三、四百斤左右,由于品质好,销路不错,我们村的黄瓜在出棚以前就被客商抢先订购了!”说这话时,李世光难掩喜色。

几年前,在南方创业的李世光,怀着对故乡的眷恋和情怀,回到家乡担任兴山村党支部书记。彼时的兴山村没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里大量的人口外流,寻找适宜当地发展的产业,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有钱赚,成为李世光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2023年,兴山村利用紧邻国道且距舒兰市区较近的区位条件,依托农业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棚膜经济项目,共建设了20栋温室大棚,实行“党支部+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大棚里,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长势正旺,几位农民正在为刚刚打包好的黄瓜打印上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李世光说,为了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这里所有种植的蔬菜都是采用有机的种植方式,用发酵过的鸡粪做底肥,配合自动化喷灌、除虫粘板等现代化手段,生产出来的蔬菜品质优良,全程可追溯。

为了拓宽农民致富路,兴山村不断探索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计划建立蔬菜加工厂,将蔬菜加工成干菜,延长产业链条,同时打造“一分田小菜园”项目,以市民缴纳租金认领地块栽种蔬菜的方式,开启农旅结合新模式,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李世光还计划引进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通过种养循环,让蔬菜品质更高、养猪更加省时省力。

凭借着产业发展多点开花,兴山村实现了“逆袭”。2023年,兴山村棚膜项目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80多万元,用于村民务工开支30万元,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一年四季有钱赚。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伟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