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吉林人的朋友圈变成了一片“花花世界”:吉林大学的杏花因为一句“没赶上武大的樱花,一定不要错过吉大的杏花”而变身“顶流”;长春市伊通河畔十里长堤的樱花吸引了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山坡原野肆意生长的金达莱,让和龙成为新晋打卡地……
一朵花,何以能吸引满城目光,成为“春日经济”的“当家花旦”?一朵花,又何以牵一“花”而动全“城”,持续为当地文旅产业增色?
吉林“春日经济”的第一个“花旦”当属冰凌花。
每年3月,冰凌花刚刚破土,都会掀起一波“刷屏”,而随着花期结束,热度渐消。但今年有所不同,冰凌花变身文创产品,从吉林走向了全国。
据长春净月潭景区副总经理邹明华介绍,冰凌花绽放的一个月时间内,景区有15万人涌入,带来了5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景区内以冰凌花为元素的文创产品,销售格外火爆,多次卖断货,一个南方游客一口气就买走了100多个。因为火爆,文创店还带动周边形成了一个小商圈。
一朵小小的冰凌花,填补了景区春天的“淡季短板”,让景区尝到了甜头,更激发了景区将冰凌花打造成文旅IP的热情。据了解,净月潭将完善冰凌花谷建设,探索冰凌花与体育赛事的融合,将花的元素融入净月潭欢乐四季跑品牌赛事中,为游客带来别致的观花视角。
从单纯的赏花,走向“赏花+”,吉林各地正不断解锁“花式”玩法。
和龙市金达莱文化旅游节有着13年历史,已成为当地的一张文化名片。今年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为主线,活动设计涵盖了民俗体验、特色产品大集、美术摄影、文艺演出、休闲旅游等多个品种,游客可以亲身参与伽倻琴演奏、象帽舞表演、荡秋千等朝鲜族传统文艺活动,丰富赏花体验。
在通榆县,包拉温都杏花观赏季同样精彩纷呈。启动仪式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等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蒙古族说唱艺术与东北二人转交织演绎,让这里的杏花平添了几分民俗的味道。
经历十几年严寒磨砺、风雨驯化,曾经在北方难以存活的梅花终于在公主岭竞相绽放,吸引了众人目光。如今公主岭的梅花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入口”。当地开发的青梅酒走俏市场,放大了梅花的商业价值。
而在龙井,一朵梨花已经引领了农旅融合的新风潮。许多在春天参加梨花节的游客,到了秋天往往会再次来此体验采摘的乐趣,也因为梨花节,全国各地的采购商聚焦于此。从春赏花到秋买果,梨花打通了农业产销的最后一公里。
“赏花+文创”“赏花+民俗”“赏花+产业”……吉林正用越来越多的“赏花+”文章,让春日“颜值”变为经济“产值”。
然而,花开有期,由一朵花带来的“春日经济”在吉林远未形成气候,写好“赏花+”的后半段文章,还要下足“绣花”功夫。
以武汉樱花为例。提起赏樱,人们首先想到武汉,这得益于湖北持续做强赏樱品牌。上世纪末,武汉多条公汽路线打出赏樱口号,一时间武大樱花路人皆知。随着赏樱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武汉樱花品种越来越多,超50万株樱花接力绽放在景区、公园、道路上。2021年起,湖北每年组织“相约春天赏樱花”文旅活动,推出限定樱花系列特调咖啡,研发樱花糕、樱花啤酒,上线樱花季限定套餐,持续推出“樱花粉色喜剧节”“樱花青年cosplay大秀”等活动,其中仅樱花糕每天的供应量就达8万份。今年赏樱季,武汉融合“文、旅、体、商、演”等全域要素开展75项活动,将赏花游扩展到城市游。
一朵花可以带火一座城!
业内学者认为,让“赏花经济”常开常艳,吉林可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赏花+”模式,“牵手”吃、住、行、游、购、娱,融出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充分挖掘花卉的多重利用价值,开发从赏花到买花、吃花、用花的全链条消费品,强化赏花的体验感及“花外”的吸引力,聚焦延链补链发展花产业。充分挖掘利用好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历史名人及自然景观,使游客在欣赏花卉外在美的同时,也能领略背后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文化底蕴,提升群众出游文化品位、增强“赏花经济”生命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将经济作物与乡村游结合起来,在“赏花经济”中融入中国传统田园文化、耕读文化,打造融休闲观光、生态康养、美食娱乐、采摘体验、农耕文化、研学拓展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和产品,让“赏花”旅游向体验文化、融入自然、见证美好的“沉浸式”旅游转变,全面拓展乡村文旅消费市场,让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花花世界”本身自带流量。当网络平台成为引流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专家建议,让游客参与到“推荐—决策—出行—分享”的全流程中来,文旅相关部门倾听网友心声,丰富和提升旅游体验,让游客与地方文旅来一场动人的“双向奔赴”。为了“一树春花”出发,感受一场“融合盛宴”,这或许会打破“花开客来,花谢客去”的困境,变“一时春”为“四季春”。“为一朵花奔赴一座城市”,将更多“流动的GDP”固化为城市经济的DNA,这正是吉林“赏花+”要做的后半段文章。
总策划 | 于迅来
采写 |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于迅来 潘锐 陈婷婷
图片 | 吴然 梁琪佳 徐立华 方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