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系列报道(二) 推进粮食生产和平安创建“两不误、两促进”——记梨树县林海镇“黑土地”纠纷“三个靠前 就地化解”工作法

作者:祖维晨   更新时间:2024-01-16 07:28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多亏了司法所和村调解委员会的人来帮我们调解,不然我们两家这地是咋也分不明白了,不知道要吵到什么时候。”提起之前的矛盾纠纷,梨树县林海镇靠山李村村民程某十分感慨。

2023年5月初,梨树县林海镇司法所接到靠山李村调委会打来电话称:张某与程某因土地边界问题产生矛盾纠纷。随后,林海司法所人员与靠山李村调委会人员来到现场,深入了解和查勘,反复研究琢磨,对张某争议部分土地进行变换,采取等量代换,化零为整,既规整了土地、化解了纠纷,又方便了双方生产经营。至此,多年来苦脸相对的邻居终于可以心平气和地好好交流往来了。

梨树县林海镇辖区面积306.8平方公里,“黑土地”耕地面积30.8万亩,是全县面积最大、耕地最多的乡镇。针对“黑土地”纠纷问题,林海镇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出发点,在化解“黑土地”纠纷中探索出“三个靠前 就地化解”工作模式,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了粮食生产和平安创建“两不误、两促进”。2022年,因土地产生纠纷79件,同比下降55.7%,化解率达到100%。

下沉力量“靠前”摸排

解纷于初始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事关老百姓最根本利益,村民之间经常因为土地边界不清问题产生纠纷。”林海镇党委书记杨伟强告诉记者,他们组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站、司法所及各村委会,通过实地踏查、丈量面积、化零为整、兑换土地等方式,确定村民土地边界,从根源上避免因土地边界不清产生矛盾纠纷。

“针对土地边界纠纷、破坏黑土地行为、乱占耕地建房、毁坏青苗等问题开展排查和调解,梳理找准问题症结,引导当事人依法依规解决矛盾纠纷,调解不成的,一律由林海法庭兜底解决,确保矛盾纠纷不外溢。”据杨伟强介绍,2021年以来,该镇通过摸排,就地就近解决土地纠纷302件。

该镇党委还整合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政法力量,依托村(社区)“百姓说事点”,每周固定一天为说法日,通过典型案例、示范判决、现场答疑、法治宣讲等方式对群众关心关注的土地问题进行宣讲,多渠道向农民群众宣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提升群众尊法、守法和依法保护黑土地的思想意识。同时,把在田间地头、村部、庭院现场化解土地纠纷的过程制作成法治漫画和短视频,用身边案例教育周围群众。

应急分队“靠前”处置

止纷于域内

“土地纠纷有时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极易上升为群体事件,在化解中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发力、相互配合。”杨伟强说,该镇党委为了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化解土地矛盾纠纷,依托镇综治中心整合各站所优势力量,成立了应急小分队,有151名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明白人”常年活跃在村屯,既是敏感事态感知员,又是突发事件灭火员,为防范化解土地纠纷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1年4月,下甸村村民与水库承包者因土地使用权产生纠纷。接到消息后,我们立即指派司法所、派出所、水管站、农业站、土地所等30余名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法理教育,告知利害关系,及时化解了一场矛盾纠纷。”杨伟强回忆道。

法律资源“靠前”服务

防纷于未然

“我们全镇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有26家,流转土地面积达2586公顷,涉及农民719户,并且每户都需要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如果合同不规范极易产生土地纠纷。”杨伟强说,针对这一问题,镇党委主动与县法院联系,在规模较大合作社设立“签约法官”,开展“点对点”法律服务。每年年初,都由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一次“法治体检”。

2023年,针对合同中出现的转包方缺少其他家庭成员签字、权利义务关系约定不明、未约定国家补贴待遇归属等土地流转问题指导纠正600余次,有效避免了一系列土地纠纷问题发生。

“排查化解土地矛盾纠纷,单纯依靠政法机关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全民参与,各部门配合,同向发力。林海镇‘三个靠前 就地化解’工作法,保障了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实打实做到为黑土地保护开辟新路,为深入推进基层平安创建保驾护航。”梨树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杜敏如是说。


作者:祖维晨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