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四平市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纪实

作者:袁松年 高鸿   更新时间:2023-11-24 08:14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发展中的四平。李刚 航拍

吉林华凯比克希商用车线束项目,主要为一汽解放J6、J7重卡生产配套线束产品。

四平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赴山东济南荣和堂集团,洽谈推动大健康领域合作项目。

四平经济开发区赴山东迈拓啤酒设备有限公司,开展招商洽谈活动。

总投资52.5亿元的吉林四平新材料产业科创园项目。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功获批以来,四平市依托区位优势,紧紧围绕发展定位和主攻方向,抢抓机遇、科学定位、靶向招商,将示范区建设谋在长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凝心聚力打造具有四平片区特色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抢抓机遇

以战略视角统筹谋划推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有关部署,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四平调研,并召开东北三省发改委和有关地市座谈会。会上,四平市会同辽源市、通化市,提出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意见和诉求。

2022年7月,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多次调研并提出方向性和指导性意见,强调要围绕全市8大产业优势,发挥好6个开发区作用,将承接产业转移作为推动四平发展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来谋划推进。三市共同编制《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四平市独立编制了《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

2023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对拟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进行公示的通知》。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设立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范区建设按照“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多园联动”的空间布局,着力提升产业承接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开放合作,有力有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承接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特色制造基地、绿色低碳转型先行区、区域合作发展新高地和全国重要的农特产品加工基地,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更好支撑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成功获批,为四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政策红利。

科学定位

重点承接7大产业

《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四平片区实施方案》,明确了四平市示范区产业承接布局、产业承接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等内容。

按照国家总体方案,四平市重点承接7大产业:一是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主要承接发达地区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项目;二是装备制造业,主要承接汽车零部件、专用车、换热器、农机装备等产业;三是绿色载能产业,主要承接制氢、制氮以及绿色载能产业;四是化工产业,主要承接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及新型建材等产业和氯、氢等产业链项目转移,推动形成以氯碱化工为主的基础化工全产业链;五是医药健康产业,主要承接中成药、医药耗材等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六是冶金建材产业,主要承接冶金建材等产业,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七是智慧物流产业,主要承接农副产品、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农机、冶金建材等大宗商品物流产业梯度转移。制定战略发展定位,将四平打造成重要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基地、绿色转型发展承载区。

在产业承接布局上,依托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5个省级开发区,引导创新资源和转移产业向设立的12个承接产业园区平台集中。其中,四平红嘴经开区着力发展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两大主导产业;四平经开区以专用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大健康)和现代物流业等产业为主;四平新型工业化经开区重点承接精细化工产业及以超细针状硅灰石为原料发展的下游新材料产业;四平梨树经开区重点承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塑编等产业;四平伊通经开区重点承接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四平双辽经开区重点承接化工、绿色载能和新能源、玻璃生产及深加工等产业。

计划到2025年,全市100亿级产业集群达到5个以上,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35年,承接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和水平居东北地区前列的产业集群,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前列,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跃升。

提升承载能力。四平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坚持绿色承接、高端承接、集群承接。紧紧围绕全市8大重点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不断提升产业契合度,更好地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本土特色”。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承接东北地区重型装备制造业集群、长三角和珠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遴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链主”“链核”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成链成片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承接打造一批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人才链、价值链“五链同构”的企业;绿色载能产业,承接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能源综合应用和新能源赛道;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共同开发跨区域黄金旅游线路。

梨树县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龙头企业入驻,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重点承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健康、塑编等产业,打造百亿级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生态化工产业园以化学中间体、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的精细化工产业作为重点承接方向;硅灰石产业园围绕下游新材料产业开展转移承接,打造百亿级化工产业集聚区。

蓄势赋能

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

站在新的起点上,手握金字招牌,四平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强化举措,把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中。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3月22日,市委组织召开“学先进、找差距、争先锋”推动四平高质量发展学习交流会,强调要“不等不靠早谋划,先行先试立标杆,做大做强开发区,敢闯敢试抓招商,加速加力上项目,用心用情聚英才”。4月18日,市政府组织召开推进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要求各地、各部门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合力攻坚,坚决推动示范区建设开好局、快建设、争排头。市发改委会同县(市)区、开发区,重点研习了“合肥模式”和芜湖、重庆永川区及九龙坡区等先进经验,各地和相关部门对标先进,找准了差距,拓宽了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争取政策支持。四平市组织梳理了用地、金融、财税、人才等6个方面39条的政策需求上报省发改委,作为省发改委在起草示范区政策的重要参考。9月8日,省政府正式印发《支持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若干政策举措》,在提升示范区承接产业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等9个方面共33条内容给予示范区建设有力支持。

申报专项资金。四平市组织各开发区积极补报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地区转型发展专项(示范区方向),争取专项资金支持。4月23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到四平市对新开区迎宾大路项目进行评估,认为项目手续完备,符合支持方向。国家发改委已对新开区迎宾大路项目正式下达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示范区方向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为该项目给予中央预算内2188万元资金支持。

营造一流环境。承接产业转移,一个重要前提是营商环境好。四平主动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推进职能转变。持续优化“五零”服务,充分发扬“店小二”精神,助力承接产业转移“跑步前进”。积极营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宽松快捷的融资环境。强化政策集成创新,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物流、人才等政策,降低市场运行成本,吸引企业投资建厂,激发示范区承接活力,确保承接的转移产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壮大”。

靶向招商

打造项目集聚新高地

今年以来,由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带队,共开展“走出去”活动13次,赴北京、上海、安徽、浙江等12个地区26个城市考察,对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等72家企业、4个商协会、1所高校、9个产业园区,围绕项目合作、以商招商、校企合作、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对接,初步达成39个合作意向。共开展“请进来”活动18次,举办16场座谈会,接待31家企业、团体来四平考察,接待企业家104人次,重点围绕新能源、农产品加工、文旅、装备制造、外贸进出口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21家市直部门共开展“走出去”招商活动28次,考察地点包括北京、上海、广东、陕西、浙江等地。1月至10月,市直各部门签约落地项目32个,合同引资37.19亿元,到位资金14.46亿元。

各县(市)区、开发区加快招商引资进度。截至目前,各开发区围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洽谈,签约招商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238.72亿元。其中,铁西区15个、梨树县12个、铁东区9个、伊通满族自治县5个。红开区秸秆饲料粉碎机、经开区年产900吨精酿啤酒等项目,已顺利开工;新开区由重庆博观投资10亿元建设的年产500万吨改性甲醇燃料及100万吨添加剂项目,已完成立项。

铁东区共开展“走出去”活动68次、“请进来”活动43次,初步达成合作意向85个,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项。1月至9月,全区到位资金项目93个,累计审核通过到位资金48.75亿元,同比增长54.22%。主要有商用车线束生产建设项目、年产12000台大型农业装备建设项目、指挥车及方舱生产建设项目、年产900吨精酿啤酒项目、蘑菇云私有云项目、吉春制药二期吉祥春新厂区建设项目、年加工10000吨油莎豆项目等。

经开区紧紧围绕汽车及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绿色食品(大健康)、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及产业链式集群,谋划招引项目,深度挖掘项目线索,向主导产业集聚,效果初步显现。截至目前,共洽谈对接客商100余次,与21家企业达成投资意向,总投资预计126.26亿元。

政协助力

调研考察贡献智慧力量

四平市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想党政所想,谋党政所需,率先行动,把推进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确定为专题协商议题,通过搭台协商,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政协方案。

市政协由主要领导挂帅,组建由政协委员、有关部门和开发区人员组成的调研组,书面调研学习安徽省芜湖市、重庆市涪陵区情况;又专程赴湖北省荆州市、湖南省衡阳市和永州市等地,深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及部分企业现场调研座谈,全面掌握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情况。

“调研组7天行程近6000公里,共考察了5个示范区、13家重点企业,召开了3次座谈交流会、2次调研组讨论交流会。”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此次调研之行,直观当地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令人震撼,为四平市厘清发展优势与短板、明晰主攻方向和方法路径,提供了有力借鉴。

市政协调研组形成的调研报告,详细分析和阐述了吉西南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发展、定向等相关问题,从政策支撑力度、产业集聚重点、招商引资创新、营商环境改善等4个方面,总结了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从责任、机制、保障、环境等4个方面,梳理了先进地区遇到的13个问题;从特色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交通条件便利、合作基础良好、承载能力较强、示范区获批较晚等6个方面阐述了四平市优势;从产业转移认识偏差、距主要转出地相对较远、开发区承载能力不足等6个方面分析了四平短板。同时,从强化顶层设计、校准主攻方向,强化政策支撑、提高保障能力,发挥产业优势、提高成功概率,突出平台建设、提升承载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等5个方面,为努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典范提出了17条建议。

调研报告先后征求了部分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有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几易其稿,进行了充实和完善。4月26日,市政协召开推进“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专题协商会,依据调研报告对示范区建设作了建言报告。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并全盘采纳,成为全市推进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我们组织329名委员开展‘同心促发展’活动,实施招商引资‘委员红媒’和优化营商环境‘委员体验式监督员’计划,深入企业、乡镇(街道)、社区、单位,与界别群众谈心谈话,收集意见建议。”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提供招商引资线索30余条,提出优化营商环境意见建议10余条,为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作者:袁松年 高鸿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