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丰县南屯基镇榆林村的农民画闻名遐迩。每年,慕名者络绎不绝。
如何把看画人、学画人留住,利用一波接一波的“流量”把农民带富?榆林村党支部书记于忠洋费了不少脑筋。
榆林村地处半丘陵地区,青山环绕,风景秀丽,自然风光之美,让它独具旅游开发的天分。
多年来农民以民族传统为根基,以关东民俗为养分,以自身生活为源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丰农民画文化。在东丰农民画走向国际的同时,榆林村也获得了最为难得的“文化流量”。
但是,无论是看景还是看画,都无法拉动消费,为农民创收。
怎么办?如何把游客留得更久,在村里产生消费呢?
于忠洋带着农民搞起了特色林果采摘产业。
很快,榆林村党支部领办的东丰县阳光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入社群众70人,流转土地12.8公顷,栽植吉盛李子、吉丰李子、红桃李子、龙丰苹果等果树8700余棵。
果树开花季,漫山遍野的花,让榆林村成为网红打卡地。“流量”像“滚雪球”一样翻倍增加。
有人来,就一定有消费。
榆林村的小卖店多了起来,村民们自发为游客提供各种水、饮料、小食品。
果子成熟季,农民们不仅可以搞采摘、卖果子,还自发办起了“农家乐”。
就这样,仅特色林果采摘一项,榆林村便带动了全村150余人就业,实现农民增收22万元,为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2021年,榆林村被评为全省首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示范村,2022年,又被确定为全省乡村振兴拉练会东丰示范点。
有了“流量”,开阔了思路,似乎干啥都不愁。
人多了,需求就多了。村里的服务也循序渐进丰富起来。
随着游客在村里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为游客提供午餐的“农家乐”也越开越多。
再后来,随着村里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游客逗留的时间由大半天,变成了一天、两天,于是便产生了大量的住宿需求,农户便利用自家闲置的房间办起了民宿。
村里也开始招商引资盖起了更为高级、舒适的特色四合院,并在万物沉睡的冬天,打造了冰雪旅游项目,解决冬季增收难题。
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冬日的榆树村如童话般存在。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偶遇漫天的雪花。银装素裹的松枝,邂逅一垛垛黄金灿灿的粮仓。游客在村子里赏景、滑雪、住宿,在农民热呼呼的火炕上品尝原汁原味的农家菜。
小村子吸引来了大画家、摄影家、流量大V,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村子的理解和喜爱,于是这种发自内心的表达,变成了最好的传播,变成了更多的“流量”。
榆林村走向富裕的每一步,都是扎实的、清醒的,是需求和服务的双向奔赴。
当旅游的需求激增,于忠洋清醒地认识到,想让旅游“不减流”,服务的专业化至关重要,仅靠这些并没有服务经验的村民,还不能实现。于是,经过多轮谈判、挑选,榆林村为自己找到了合适的专业旅游公司,一方面实现旅游业的“增流”,同时实现农民和村集体的增收。
近日,记者再游榆林村,长长的农民画廊弥漫着质朴的艺术气息,一幅幅画作背后,透着农村对生活的观察、热爱和期盼。
画廊之外,丛林之中,一条木栈道在静谧的雪景之中蜿蜒入村。
村口,雪的尽头,是一垛垛金黄的粮垛,是一串串火红的干辣椒,是一筐筐带着泥土的蒜辫。
远道而来的画家,安坐于四合院的门口。阳光洒满画纸,一支纤细的画笔,正从蜿蜒的栈道起笔。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