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花走千村 | 马鞍山村的新IP——从“氿遇田园综合体”看乡村振兴新引擎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忠 孟凡明   更新时间:2023-11-01 20:2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东北振兴,乡村振兴必不可少。作为农业大省,我省率先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开满鲜花的山村——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是我省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探索”的示范地,该村以氿遇田园综合体项目践行农文旅融合发展,一个熠熠生辉的乡村振兴新IP在此诞生。

——题记

丰收时节,东北大地一派农忙景象。

马鞍山村氿遇田园综合体南果馆内,果香四溢,一只只青翠欲滴的香水柠檬缀满枝头,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穿梭在树下采摘,丰收之景尽显盈盈果筐之中。

从南果馆外氿遇山居民宿旁乘坐观光小火车向西,占地20万平方米的氿遇欢乐谷内,70多个游乐项目引人流连忘返,9月28日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开园即丰收……

在农业和文旅产业赋能下,氿遇田园综合体每年一个新变化,带动马鞍山村从脱贫走向振兴,不断更新迭代,品质升级。

我们能感受到,一个村,正因为一个持续发展的项目而充满生命力。

在这里,乡村振兴的全新动能,生机勃勃,澎湃而起,一个农文旅融合的“新IP”正在炼成。

1.0版·破题——

“三块地”改革助“贫困村”突围

10月下旬的马鞍山,层林尽染,秋韵迷人。驱车从长春经济圈环线九台南高速收费站东行2公里,村口“鲜花盛开的山村”石刻赫然映入眼帘。

2021年春节,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一播出就创下同时段多点位收视率全国第一的优异成绩,其拍摄地马鞍山村一时迎来众多“鲜花迷”。

“从泥土村、贫困村到鲜花村、小康村,马鞍山村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与国家、省、市、区各项政策、资金加持下,我们率先践行土地制度改革,引进项目增收致富密不可分。”马鞍山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深有感触。

马鞍山村土地少、没产业,开山采石卖资源一度是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破坏了环境,路子越走越窄。2016年,马鞍山村被确定为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村两委班子反复研究,要从“啃资源”转变到依托资源致富,摘掉“穷帽子”。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马鞍山村制定旅游规划,建立徒步路线,并利用区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打造村屯环境。

2018年,村里抓住电视剧筹拍的契机,招商引进了吉林省亚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最初只是要建两栋影视基地实景房,后来看到村里的资源这么好,特别是九台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先行先试政策陆续落地,让我们下定决心加大投资,打造田园综合体,用好‘三块地’改革政策助力‘贫困村’脱贫突围。”吉林省亚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光说。

2019年6月,依托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政策,马鞍山村通过增减挂钩、复耕腾退、有偿退出,以点式供地的方式,为亚汶生态农业供地19917平方米。

除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外,亚汶生态农业使用这些零星、分散建设用地打造了氿遇田园综合体,一期投资2.15亿元建设了24栋关东风情民宿,建设了餐厅、咖啡厅、乡村振兴学院、智能温室、快乐农场等。

当年投资,当年运营,当年见效。

村集体集合外来捐赠和扶贫资金240万元,入股氿遇山居民宿项目,每年获得固定收益13万元,其中部分收益用于脱贫户差异化分红。

村民们不出村就能在氿遇项目打工,人均月工资都在3700元以上,有的一家三口在一起,一年家庭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

以氿遇田园综合体项目为突破口,带动了如美乡村民宿、长吉游客中心等一批文旅项目落位马鞍山村,以年租金2万元的价格租赁村民闲置住宅发展民宿,包装旅游线路吸引游客……

乡村旅游带“火”了美丽经济,2020年,马鞍山村3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人均收入1.75万元,村集体收益300万元,全村迈向了振兴路。

土地公有制性质没改变,耕地红线没突破,粮食生产能力没减弱,农民利益没受损,马鞍山村成了名副其实鲜花盛开的山村。

2.0版·赋能——

“农文旅”融合促“鲜花村”振兴

今年国庆假期,我省最新开园的大型主题乐园,氿遇欢乐谷C位“出圈”。

鸟巢树屋、MAX世界等50余种无动力项目,汽车小镇、飞艇旅行等20余种微动力项目,可以创造出200多种趣味玩法,成为假期“撒欢”的首选。

这只是氿遇田园综合体二期项目的“先头部队”。今年11月末,氿遇欢乐谷还将举办冰雪“迪士尼”,建设国际标准冰上卡丁车赛道、16条雪道、霍比特小镇和雪地摩托等。

到明年7月,过山车、大摆锤、飞行塔等动力项目也将与游客见面,形成集无动力、微动力、动力、水世界为一体的大型“欢乐谷”。

“我们把一期民宿等运营的收益全部投入二期欢乐谷建设,还另外追加投资推动项目滚动发展。从今年5月20日开工到9月末开园,100多天时间已完成了2.6亿元投资。”王亚光说。

后续项目持续建设运营,对马鞍山村的拉动效应显著。村党总支书记赵世龙告诉记者,村里正与企业谋划村企联营模式建设氿遇欢乐谷停车场,增加集体收益。

从民宿、乐园到特色农业,氿遇田园综合体始终以“农文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

在氿遇欢乐谷“走红”的同时,特色种植喜获丰收。

经过3年培育,智能温室“南果馆”中的香水柠檬从香蕉、芒果等20多种南方水果中脱颖而出,试种成功。

700多株香水柠檬四季开花结果,目前单株产量30斤,明年将达到100斤,3年后将实现单株年产300斤,年总产量21万斤。

耕地少,林下种植天地广阔。

“今年,我们林下种植的3公顷刺老芽长势很好,已经长到30厘米高,预计收获期每公顷能收益20万元。”王亚光兴致勃勃地介绍,明年,他们将拓展30公顷林下中草药种植,刺老芽、椴树木耳、山辣椒各10公顷。

目前,氿遇田园综合体与吉林农业大学相关团队合作的椴树木耳实验基地种植成果已经显现。今年年底,将搭建1000平方米的木耳菌包中心,与当地村民开展技术培训、合作种植并签约回收,发展庭院经济助力农民增收。

“村民种出来回收后再入林下,仅木耳种植一项,就能带动附近农民200户左右。”王亚光说。

民宿运营、农业种植、欢乐谷项目建设运营都需要大量且长期的用工,不仅是马鞍山村,现在附近的山咀村、南苇村都融入进来,实现了联动发展。

2020年、2023年,氿遇田园综合体两期项目两次被选为长春市乡村振兴现场会参观点位,农文旅融合推动马鞍山村振兴发展的成果经受住了检验。

3.0版·引领——

“领头雁”振翅带“群归雁”齐飞

将煮好的面条捞起、浇卤、撒上葱花,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就做好了。把面端给顾客,马鞍山村晋垣刀削面馆老板高霞的脸上堆起满足的笑容。

“2020年听说村里建了氿遇山居民宿,我就从外面回来打工了。在氿遇一年,看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就想自己干点事。”高霞说干就干,专门学了厨艺开面馆,6张桌子的小店加上后院开的小超市,一天能卖3000块钱。

“氿遇发展得越好,我们的顾客越多。今年‘欢乐谷’开工后,工人、游客不断增加,我们的生意也越来越好。”高霞高兴地说,“以往都是从每年4月开业到11月,今年冬天氿遇欢乐谷还要建冰雪项目,我们又能‘借借光’,冬天也不用关门啦。”

在她的心里,氿遇田园综合体项目就像村里发展的“领头雁”,瞄准方向振翅高飞,带动了他们这些返乡创业的“归雁”“群雁”跟紧齐飞。

“现在村里已经有20多个村民返乡创业,先后培育了7户返乡创业型企业。”村支书赵世龙骄傲地说。最先一批进入氿遇田园综合体打工的村民,基本都做起了自己的小买卖,从靠天吃饭变成了小老板。

走进马鞍山西坡的氿遇欢乐农场,500多名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兴味盎然,体验农耕劳动、学习农耕知识、品尝乡村美食,研学内容丰富生动。

截至目前,氿遇田园综合体已接待研学学生3万多名,开设了劳动类、科技类、拓展类、活动类、安全类等特色实践课程,农业种养殖、传统工艺制作、无人机操控、爱国主题教育等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喜爱,并已申报我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上半年,亚汶生态农业被授牌全省首批职工疗休养基地,我们要把基地做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氿遇,来到马鞍山,带动村里的每个产业、商户加快发展。”王亚光充满信心地说。

以氿遇为龙头带动,马鞍山村不断发展新项目,雁阵成列。

今年7月,村里落位了“吉乡农创园”,新建6栋共6700平方米的温室大棚,目前,2栋框架已经搭完,4栋土地平整完成,正在进行基础施工。村集体出资100万元与文化国旅合作种植反季山野菜,同时,打造精优农特产品加工厂、研学基地、充电桩、智慧农业等,还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技术、电商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农产品种植、加工和销售。

最近几天,冰雪“迪士尼”设计施工加紧推进,30多辆卡丁车已经进驻氿遇欢乐谷,观光小火车的轨道也从园区铺进了山里,线路绕山闭环后,还将串联起南部的半拉山村、尤家村、土们岭村,带动马鞍山周边6个村共同发展。

小火车开到哪里,乡村振兴的梦想就到哪里。

随着氿遇田园综合体一个个精品项目的酝酿、打造,马鞍山村的新IP也越来越清晰,下一版的振兴新图景正在加载中。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宝忠 孟凡明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