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平方米的客厅内,摆满了放映机、幕布、胶片修理机等各种设备;客厅一角不起眼的书架上,摆放的也是《放映的基础知识》《电影放映机使用说明书》等各种与电影放映有关的书;20平方米左右的次卧里,地上同样摆满了《铁道游击队》《党的女儿》《太行山上》等40多个用铁盒装着的珍贵胶片电影……日前,当记者跟随第十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组织的“长春人的电影生活之热爱的绽放”主题活动,走进长春市民王学会的家时,无需过多介绍,从客厅到卧室的各种摆设中,他“电影放映员”的身份便已不难猜出了。
作为一名公益电影放映员,为了给居民放映体验更好的公益电影,王学会家里的这些设备都是他一点一滴从全国各地辛苦淘换来的,为此不惜花掉近十万积蓄。当记者问起缘由时,王学会则展开一脸憨厚的笑容真诚地说:“谁让我喜欢呢!”
“啥时候我也能当个放映员就好了!”
在村中一块较为平坦开阔的空地上,白色幕布支起来,天幕之下,光影流动,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看着电影,时而喜笑颜开,时而面露紧张……对于出生在1960年代、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王学会来说,小时候能够看一场露天电影,不仅会让他朝思暮想、心心念念好几天,也让他从小就对电影放映机产生了兴趣,“这个机器太神奇了,一台机器、几卷胶片、放映员摆弄摆弄,就能让村民们看到另一个神奇的世界!啥时候我也能当个放映员就好了!”
梦想的种子虽然种下了,但彼时电影放映员是一份十分受欢迎且抢手的好职业,长大后的王学会,并没有实现放映梦而是进入了粮食系统工作。令王学会没想到的是,几十年辛勤工作退休后,竟在机缘巧合下又重拾了儿时旧梦。
2021年,王学会主动报名到长春市朝阳区桂林街道做社区服务志愿者。某天跟邻居闲聊时,一位居民向他提出了想看场露天电影的想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一下子让从小就有当放映员梦想的王学会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活儿我来干吧!”
“再多辛苦,也是开心!”
借助家人在媒体工作的便利,王学会与一位老式放映机收藏爱好者结识并共同行动起来,第一次把露天胶片电影投映了在社区里。回想起那一天,王学会至今仍记忆犹新、感慨良多。
当天现场来了一百多人,王学会特别惊喜,可刚放映二十分钟左右,就因为机器故障,只好暂定收场了。看着修理机器期间,一些久久不肯离去的观众,王学会暗下决心:“非把这个放映技术学明白了!这个露天电影院必须给大伙儿安排上!”
从那以后,王学会主动且频繁地与能接触到的各个放映机收藏爱好者交流沟通。随着对行业了解的深入,他意识到想要办露天电影院,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机器和胶片,因为早期电影的胶片和老式放映机早已停产,他必须得从收藏者手中购买,而且还得学会修理保养技术。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毕竟王学会在电影放映领域只是个“小白”。那段时间,王学会起早贪黑泡在收藏爱好者们的家里,只为把技术学到手,把老式放映机和电影胶片买到手。
终于把技术学会了,王学会又迎来了新的难题——老式放映机和电影胶片价格不菲。面对这种状况,看着生活简朴、收入有限但始终坚持梦想的父亲,王学会的子女也被感动了,主动支持赞助父亲,于是便有了如今家里他工作室里的这些“宝贝”。
“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吃再多辛苦,也是开心的!”王学会还透露说,“这几年,为了放映公益电影,已经花费了近10万元,先后购买了四台放映机和四十余部胶片电影。”为了提高观众的观影兴趣,他还给各小区制作了放映表,以防观众跑空或者重复放映。
“我只是不想让这项技术失传!”
尽管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电影时代,居民们也有很多种娱乐方式可供选择,可每次到社区放映公益电影,仍然有很多居民观看。中老年观众可能是为了追忆旧时光,年轻人和孩童则更多是出于好奇。
每次看到还有这么多人仍喜欢看露天电影,王学会都会心里美美的,更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有一次在放映某革命题材电影时,王学会无意中听到了一对父子的对话,孩子竟然不认识片中的重要战斗英雄和他们的英勇事迹。这件事令王学会震惊的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要把经典的电影作品放给大家看的信念。
“我年纪越来越大了,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我学到的胶片电影放映本领教给下一代,哪怕教会几个小朋友也行啊!”在与记者交谈时,正好有其他媒体记者带着孩子,他看到孩子对放映机感兴趣,热情地连声追问:“你想不想学?想学的话爷爷免费教你,毫无保留!”
“我没有那么高尚,只是不想让这项技术失传。”王学会表示,每次拎着几百斤重的七八个箱子往返于家和放映场地之间确实辛苦,但自己从小就喜欢电影,长春又是“电影城”,能通过放映公益电影的方式普及和推广长春,他感到光荣而骄傲!
一年一度的中国长春电影节又将盛大启幕,王学会也给自己安排了新的任务:“我会尽力多寻找一些与电影节相关的片源给社区和老百姓放映!电影节是咱们长春人自己的节日,我愿尽己之力给电影节助兴助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