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吉林大地万物丰茂、生机勃勃。
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一直寄托着殷殷厚望——
“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这条路要扎实走下去。”
牢记嘱托,不负使命。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生态强省、冰雪强省建设,将冰雪和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列为“十四五”时期三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始终坚持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交出一份质量更高、成色更足的答卷。
生态优先,守护绿水青山
7月的查干湖飞鸟翔集,芦苇摇曳,花海烂漫。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我省针对查干湖相继出台规划:用“加法”增强生态涵养功能,用“减法”夯实节能降耗,用“乘法”发展生态旅游,用“除法”做好污染防治。
生态美,效益增。
“春捺钵,夏赏荷,秋观鸟,冬捕鱼”,查干湖的四季旅游远近驰名。
大湖重焕活力,仅仅是我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的缩影。
深入打好蓝天、碧水、黑土地、青山和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扎实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抓好自然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我省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2022年,吉林省完成造林绿化221.4万亩,建设中西部农田防护林体系28.4万亩,退化林修复10.3万亩,森林抚育157.64万亩;完成草原修复21.74万亩,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全省省级重要湿地达到37处,新建省级湿地公园4处,湿地保护率达到45.22%。
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有机融合,已创建5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22个省级生态示范县。
不久前,《2022年吉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晒出“绿色成绩单”——
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全国第九位;水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省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1.8%;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环境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点绿成金,擦亮生态旅游品牌
长白山池北区(二道白河镇)是一个免费开放式的4A级景区。在这里,可以看山戏水,“慢”享“绿景”。
“保护面前,再大的诱惑不动心;利益面前,再小的生态不破坏。”作为我国北方的生态屏障,长白山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生态旅游快速健康发展,同比疫情之初的2020年,近两年全域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2.13%和20.9%。
近年来,聚焦“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省做精“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长松大白通长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冰雪和避暑休闲产业双业并举,形成了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
放眼吉林大地,“点绿生金”的实践全面开花。长白山、查干湖、净月潭、嫩江湾等生态旅游景区备受瞩目,乡村旅游丰富多彩。端午假期,全省接待国内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同时,依托生态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百姓吃上了“生态旅游饭”。安图铭睿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丽娜告诉记者:“今年夏天以来,安图县二道白河镇的奶头山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带动本村和周边村民人均增收约3万元。”
从“生态美”到“生态富”,吉林的绿水青山优势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点睛”粉雪,冰天雪地铸成金山银山
春节期间,滑雪摄影师张嘉东每天在滑雪场给游客拍照,忙得疲惫又喜悦。
这个假期,我省热“雪”沸腾。接待国内游客1154.67万人次,同比增长23.61%,增幅高于全国0.51个百分点;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1.78亿元,同比增长33.31%,增幅高于全国3.31个百分点。
忠诚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我省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经济。
从率先出台《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到将旅游业确定为吉林省“十四五”时期三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再到制定《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体系的建立,为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耕之下,我省“西冰东雪”格局已形成。同时,“温暖相约·冬季到吉林来玩雪”成为国内知名冰雪形象品牌。
全省已建成75座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量达到12万人次,成为全国滑雪接待规模最大的省份。万科松花湖、万达长白山、吉林北大湖,接待人次连续多年位列全国三甲;长春庙香山、天定山、莲花山,长白山鲁能等滑雪度假区热度持续攀升;吉林雾凇、查干湖冬捕名动全国……
驰而不息,逐绿前行。充分利用吉林整体生态优势,倾力打造两座“金山银山”,加快建设四季旅游名省、冰雪旅游强省、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精彩蓝图徐徐展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