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金融服务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更新时间:2023-07-10 08:20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深刻认识金融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进农村群众福祉、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努力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激发其发展活力,增强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三农”领域金融需求,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更大助力。

农村金融发展是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强化顶层设计,持续提升金融对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等方面的支撑保障功能。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对于金融的需求仍主要集中在生产、消费、周转等领域的小额资金的基础性需求,以及扩大再生产、产业链投资等方面的涉及巨大资金量的发展性需求上,金融服务领域和对象虽未发生大的变化,但服务手段和对服务质量的需求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强调“金”的外在表现和承载形态,而且更加注重“融”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方法。从现实发展情况看,乡村金融发展及服务效能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在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面大有可为。面向未来,必须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创新效能,更好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金融需求。

强化金融支持的政策保障。以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离不开稳定、系统的金融政策的有力支撑。为此,要强化正向激励,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形成金融支农综合体系。持续推动融资配套要素市场改革,探索完善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抵押登记、流转交易、评估处置机制,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优先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优化金融管理政策,适度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同时进一步强化金融机构组织功能,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强保险保障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财政、信贷、保险、期货等方面合力,引导更多金融力量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持续放大综合施策的“叠加效应”与“集成效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金融助力。

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力度。乡村振兴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政策、资金投入,这其中金融力量的投入是重要一环。必须加大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事业,尤其是其中的重点领域和脱贫攻坚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更好满足“三农”发展的多样化融资需求,努力为广袤乡村“贷”去更多真金白银。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金融资源投入的突出位置,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强化区域资金、资产、资源全要素整合。主动对接粮食生产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需求,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加大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放,加强种业振兴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金融支撑,强化农业科技装备和绿色发展融资支持。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加大资金注入,加速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普及,加强物流和电商下沉力度,以金融助力农业科技的自立自强。

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好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必须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升级。要积极拓宽可贷资金渠道,创新搭建招商引资、产销对接、融资支持等综合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面向不同类型经营主体,分层、分类制定服务方案,着力服务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不断提升消费金融产品的精准性。瞄准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在涉农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农村地区客户的授信效率及农业保险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水平。支持条件成熟地区创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加快培养适合农村金融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原标题:用金融服务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