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丨在团结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作者:晏娜   更新时间:2023-06-26 06:41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力量源于团结,事业成于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团结奋斗,既是党获得百年成就的奥秘所在,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团结奋斗的重要意义,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以更加紧密的团结、更加顽强的奋斗,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把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在团结奋斗中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主题。党的百年历程中,正是无数革命先辈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才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和路径。鸦片战争使中国国门在坚船利炮下被迫打开,为摆脱落后挨打命运,无数仁人志士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探索之旅,但都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强大的组织力量和坚实的人民根基以失败收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充分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带领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经过艰苦努力,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站稳人民立场,高扬团结奋斗旗帜,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各项事业进步,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望百年历史,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

在团结奋斗中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之钥。“围绕明确奋斗目标形成的团结才是最牢固的团结,依靠紧密团结进行的奋斗才是最有力的奋斗。”这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百年实践中探索出的成功之钥。其一,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使党始终成为前行道路上的灯塔,让中国式现代化拥有强大领导力量。其二,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巩固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思想基础,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大中国人民既是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也是建设和享有现代化事业的历史主体。无论风云如何变幻,只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发展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

在团结奋斗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党的二十大报告凝练了中国式现代化五方面中国特色,这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我们在团结奋斗中更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一要团结奋斗、齐心协力,走全体人民共享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基本国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现实条件。实现中国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目标,我们具有无可比拟的物质与精神力量,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问题,必须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发挥好人民群众的创造伟力,才能更好凝聚起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二要接力奋斗、接续创造,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引导先富带后富、帮后富,不断促进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和逐步富裕。三要持续奋斗、矢志不渝,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是党带领人民在现代化实践探索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必须持之以恒坚守。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坚持系统观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四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未来发展中必须继续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不懈奋斗。五要顽强奋斗、百折不挠,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平发展理念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也是对我们“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的再次宣示。要坚持对外开放、互利共赢,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建设持久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晏娜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