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去和龙送药,谁还去?”李娜在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微信群里发消息说。李娜是省农科院养猪技术团队首席专家,也是省级科技特派员,和龙市是省农科院负责的受援地之一。
“我们正想去呢!”“我们也去!”……养猪技术团队、植保技术团队、养牛技术团队和畜产品及饲料品质评价研究团队决定一起前往。
农时不等人,眼下正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队员们已经分散到各地指导农民春耕和畜禽养殖,所以,他们约好时间后决定兵分几路,在延吉会合后再一起去和龙。
“单兵作战”和“团队作战”相结合,对受援地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是我省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特色之一。2003年以来,针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我省组建了种植业、养殖业、特产业和加工业4个科技特派员技术团队和50个科技特派员技术专家组,实现了科技特派员对全省1489个村的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
5月6日一大早,记者跟随其中一支科技特派员队伍前往和龙。
各路人马在延吉西站会合。“李娜,你怀孕啦!”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吉林省水稻新品种审定病害主持人李莉一下火车,看到已经在这里等候的李娜时发出惊呼。离农村最近,和土地最亲,科技特派员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出差在外,虽在同一个单位,但好久不见是常态。李娜是“80后”,怀二胎已经快8个月了,“身体状况还行,不影响工作。”她笑着说。
在前往和龙的道路两侧,漫山遍野的金达莱灿若云霞,迎风怒放。队伍首先来到和龙市头道镇韩家村龙源远程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一栋栋水稻育苗大棚里,稻苗一片葱绿,惹人喜爱。
科技特派员李莉、姜兆远和孙玲俯身查看稻苗。“稻苗长得很好,但近期一定要注意恶苗病和立枯病。”李莉对合作社负责人黄龙说,“发生立枯病时,稻苗的叶尖会变黄,这个时候你用我们给你拿的药喷洒就行。”
黄龙跟在李莉身后,一起察看稻苗生长情况。黄龙201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负责合作社的工作,家里的23公顷水田,从他父亲开始承包时就都靠李莉他们给予指导,他和这些科技特派员已经是老朋友了。“多亏你们发现及时,要不去年那场稻瘟病肯定会造成水稻减产,而且还会影响米的品质。”黄龙说。他的话里充满了信任和感激。“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得了,全家一年的收入啊!这些科技特派员都是‘能人’,总是能及时帮我解决难题。”
听说科技特派员们要来,和龙市福洞镇民光村的庆源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月玲早早就等候在了门口。李娜从2014年开始就一直在这里进行技术服务,10多年的接触,李娜对合作社情况了如指掌,两人一见面就聊了起来。
这个季节正是猪容易感染流行性腹泻的时候,这次他们给合作社带来了许多消毒药品,科技特派员刘庆雨和于永生一边忙着搬药品,一边对猪场换季期间的饲养管理等情况进行技术指导。
张月玲是返乡创业青年,刚接手合作社时对养猪知识知之甚少,“农村有老话叫‘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养猪的就怕猪生病,一头病了,全猪场的猪可能都遭殃。这几年娜姐总来做指导,我心里才有了底。”她感慨地说。称呼李娜为“娜姐”,饱含着张月玲对科技特派员们的亲近和信赖。“去年年初,我和娜姐视频,娜姐发现猪有点不对劲,她根据我描述的症状和提供的照片,准确判断出猪的疾病,告诉我怎么治疗,避免了经济损失。这件事情,我爸每次想起来都能说半天……”
在科技特派员负责养猪合作社的这几年间,有事情张月玲就打电话给他们,这些“科技保姆”有事就到。
在前往下一站的途中,和龙市科技局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新建了一处桃树基地,想让他们给指导指导。科技特派员一行改道前往桃树基地。
“修剪的原则是留弱枝,剪强枝,像这样过长的枝条要及时剪,培养结果枝,才能早结果。”在桃树基地,专家们各施所长,现场指导种植户科学种植。他们手把手示范,教种植户修剪枝条,并将给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知识手册分发到种植户手中。
在前往养牛合作社的途中,科技特派员们又被“拦下”了。秦立峰从2013年开始养牛,目前牛舍里有150多头牛,一到换季的时候,科技特派员不来看看他就不放心。养牛技术团队的队员们分头行动,因为他们负责的合作社有一个投资项目,需要技术支持,合作方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于是,几名队员去他们负责的养牛合作社,刘洪亮和另两个同事则留下来指导。刘洪亮围着牛舍里里外外看了一圈,边走边和秦立峰讲他发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饲料的营养配比,要精细饲养。”刘洪亮发现出生不久的小牛犊腿无力,有点瘦弱,仔细查看,原来是饲料有问题。随后,他又从品种改良、养殖环境、防病防疫等方面给秦立峰进行了讲解,秦立峰边听边点头称是。“我家牛舍本来不归他们负责,刚建牛舍的时候,他们就给我技术指导,一直到现在,我有事情找他们都好使。”秦立峰说,“有了科技特派员,我们养牛少走弯路,成本也降下来不少。”
“总是随叫随到,从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到引入项目,只要有需要,就有他们的身影,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和龙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说。车往山里行,路旁的金达莱花开得愈发鲜艳……
八家子镇南沟村桑黄产业基地占地面积约34公顷,建设275栋标准化桑黄种植大棚和年产30万段桑黄菌段生产车间,初步形成了生产、种植为一体的桑黄基地,对带领全村脱贫致富起到了重要作用。吉林桑黄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刘杰听说科技特派员来了,老远就迎了出来,高兴地说:“就等你们来了,新开发的产品计划投产,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呢!”在企业的产品展示室里,科技特派员刘笑笑、张鑫和刘丽宅认真听介绍,针对产品即将投产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刘笑笑他们还给企业带来了桑黄产品质量安全评价汇编和各种宣传手册。在桑黄种植大棚里,他们仔细查看了桑黄的生长情况,刘笑笑根据上次抽样结果,指导企业如何选择菌种,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栽培方式、栽培的基质和采收时间等等。“企业从开始建立到现在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特派员,从菌种的栽培到产品的销售,都得到了他们的指导和支持,对企业建立统一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安全化生产规程起了大作用。”刘杰说。
日升日落,3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各个团队的科技特派员根据需要分别留在了服务的地方。他们每到一处,就如同将希望和丰收的种子播撒在了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