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梅花鹿之乡——东丰走笔之一:“盛京围场”的兴衰

  更新时间:2023-04-28 20:05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中国梅花鹿之乡东丰县,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吉林省中南部。这里群山环抱,丘陵绵延,河流纵横,土地肥沃。秽貊(huì mò)、夫余、高句丽(gāo gōu lí)、女真、蒙古等民族曾在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息。其南部属山脊坡麓地带,植物种类繁多,树木生长茂密,有着适于自然物种栖息生存的条件。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为梅花鹿种群生存的家园。在这片土地上,后金至清代形成的“盛京围场”“皇家鹿苑”“养鹿官山”等遗存,成为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兴盛发展厚重的历史积淀。从1947年,东丰县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国有鹿场,到如今,东丰县被命名为“中国梅花鹿种源养殖示范县”“中国观展梅花鹿驯化基地”,还有投资26亿元正在建设的“东丰•国际梅花鹿产业创投园”。东丰县将继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东丰梅花鹿产业跨越式发展。我们从今天起陆续刊发《中国梅花鹿之乡——东丰走笔》之《“盛京围场”的兴衰》《“皇家鹿苑”的佳话》《中国鹿茸第一品牌——马记鹿茸》《腾飞的东丰鹿业》等四个篇章,为大家讲述东丰县作为中国梅花鹿之乡的生动故事。

一、“盛京围场”的兴衰

吉林省东丰县素以“梅花鹿之乡”著称于世。早在清朝初期就被辟为皇家禁垦围场,野生梅花鹿在这里生息繁衍。

雍正十二年(1734)盛京舆地全图

《清朝文献通考》记:东丰县“明为海西卫叶赫、哈达、辉发三部地,……天命年间设盛京围场,协领守之。”据地方史料记载,后金天命4年(公元1619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一统海西、建州等地,驭王者之威,巡猎至此。罕王深为梅花鹿之神骏所倾倒,慨叹此间地宝物华,盖世无伦。太祖建都盛京(今沈阳),遂将此地辟为“盛京围场”,以供王族狩猎,择地讲武,备训卒徒之用。

盛京围场卡伦全图 绘于1904年,现藏于辽宁省档案馆

“盛京围场”占地面积相当于今吉林省东丰、东辽、梅河口、海龙、辉南、柳河和辽宁省西丰等市县之地,南北约480里,东西约490里,共设围场105围。如果按辉发河和辽河水系流向,又分为东流围和西流围。东丰县属东流围,共有围场22处,其中有专供皇帝狩猎的御围6处。

东丰县清代22围分布图  原载《皇家鹿苑通考》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东巡谒祖曾进入东丰境内伏力哈色钦围驻跸、狩猎;清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十九年(公元1743年、1754年)两次进入东丰境内狩猎。

康熙狩猎图(清•郎士宁作)

“盛京围场”不仅仅是皇家的狩猎场,亦具有满族传统的“围猎习武”“八旗官兵演练”“为清廷提供贡品”之功能。据《盛京典制备考》记载:盛京围场“每二年一次捕鹿羔六十只,每年进贡都有皇帝朱批数列。以鹿计,有干鲜鹿肉、鹿舌、鹿鞭、鹿尾、鹿肚、鹿筋、鹿肺、鹿肝等十几种之多。”捕猎、进贡事宜全由盛京将军派员主办。

乾隆狩猎图(清•郎士宁作)

嘉庆、道光之后,八旗武备松弛,皇帝光顾围场的次数减少,盛京围场渐渐松驰。这时关内“逃荒”而来的流民日益增多,他们潜入围场开荒种地,打围狩猎。清政府严禁“采捕私垦”的诏令变成了一纸空文,不得不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5年)废除了皇室行围之惯例。清光绪初年,百姓纷纷进围场垦荒、狩猎。至此,“盛京围场”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原标题:中国梅花鹿之乡——东丰走笔之一:“盛京围场”的兴衰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