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一首脍炙人口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今年的3月5日是全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在这一天,我们深深思念这位可敬可爱的解放军小伙子,虽然雷锋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但他的事迹更是深入人心,雷锋精神始终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我们怀念他不止这一天,因为,他的精神从未离开过我们。
资料照片
提起雷锋时,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小马一样,脑海中立刻就会跳出一部名为《离开雷锋的日子》的电影。小马第一次看时还是在小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中,虽然彼时很多记忆都已模糊,但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情节却始终记忆犹新,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这部电影,找寻往昔与这部电影有关的记忆,也在光影解读背后,向雷锋同志致敬,向那些始终把雷锋精神记在心间、付诸行动的各行各业的人们致敬!
说起这部电影,大家的记忆点可能并不相同,在准备这篇稿子我又一次观看这部电影之前,我的记忆停留在影片中对于雷锋同志因事故不幸离世的场面的不可置信,以及主演刘佩琦那用生命刻画人物的感人演绎上。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部电影跟长影也有着不少联系。
这部电影的导演雷献禾不仅是地道的长春人,还曾任长影总导演,拍摄了《长空雄鹰》《刑场上的婚礼》《敌后武工队》《大雪无痕》《绝不放过你》和《老阿姨》等多部知名影视作品。《离开雷锋的日子》是他与康宁联合执导的于1995年拍摄、1996年3月4日正式上映的电影作品。
这部电影的编剧王兴东在创作《离开雷锋的日子》期间,正时任长影编剧。据了解,当年他偶然间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上面讲述了雷锋牺牲的经过。1962年8月15日上午8时,雷锋与战友乔安山准备前去洗车时,雷锋下车指挥倒车,车轮打滑,碰倒了一根电线杆,这根电线杆打到了雷锋左太阳穴上,雷锋当即昏迷过去,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于是,王兴东到辽宁省铁岭市寻访雷锋当年的战友——时年56岁的乔安山,继而创作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个电影剧本。此外,本片的制片人王浙滨也是长影的知名编剧兼制片人,主演刘佩琦还曾在长影献礼影片《守边人》中担纲主角,在银幕上塑造了自愿守护北疆边界半个世纪的魏大有这一感人角色。
这部电影上映之时,距离雷锋同志的离开已经34年了,此前已经有过描写雷锋的电影和话剧作品。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如片名所示,编导从一开始就并未打算直接讲述雷锋的生平事迹,而是将视角聚焦于雷锋的战友乔安山。
影片以乔安山在雷锋墓前独白开始闪回,用长达二十五分钟的段落交待了乔安山与雷锋的战友之情和雷锋意外牺牲的经过,以劝战友戒烟和家信等事例为切入点,寥寥数笔刻画出雷锋热情友爱、无私奉献的人物形象。这个段落充满怀旧色彩,以表现回忆中的内容。意外发生前后,镜头视角始终聚焦在乔安山身上,他的愧疚与不安随处可见。随着闪回结束,影片的叙事围绕乔安山的生活全面展开,着力描写了他遭遇的三个主要事件。
面对不买票就提前上车的站长亲戚,他坚持原则把他们赶下车去;面对生死一线的难产孕妇,他急人所难直接将车开到医院,并主动献血。他的行为感化了售票员,让她主动交出了在车上捡到的金戒指。面对遭遇肇事逃逸的老汉,他见义勇为主动将他送到医院;面对老汉全家人恩将仇报的诬陷,他首先想到的仍然是老班长雷锋:“老哥,我是雷锋的战友,就是班长看你倒在路上也会救你。”他懊恼,他迷茫,但他从未怀疑过雷锋对他的教导。
在乔安山心中,雷锋从未离开。他也时时刻刻按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在陷入困境、陷入绝望时,会去雷锋墓和老班长唠唠,因为雷锋能为他带来信仰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一个故事,乔安山和儿子驾车被困在路上,一群头戴小红帽的青年志愿者来到他身边,告诉他无论在全国各地走到哪,只要看到这个符号,有困难找到他们就好使。这支青年志愿者队伍让乔安山激动万分。
在时代的冲击下,乔安山总感觉自己孤身一人在坚守着理想信念。而此刻,他终于看到“雷锋精神”得到了传承,并且发扬光大了。乔安山一扫心中多年郁结,大声呼喊着:“雷锋还没有死,他还活着!”
这部影片选取的事例都十分具有典型性,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社会道德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影片勇于直面当时社会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给人们的心理和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冲击,对社会现实中出现的一些弊病没有回避,对明辨是非、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优良精神品质和传统美德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坚定地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现出当代电影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与担当。
据相关报道介绍,在这部电影上映之前,编剧王兴东主动找到乔安山请他先看了一遍电影的样片。看完后,乔安山泪流满面,以鞠躬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导演以及编剧的敬意。王兴东回忆说,“五十年代雷锋的故事很普及,六十年代知道一些,而之后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还有之后的九零后,零零后,对于这个人物在脑海中渐渐没有了印象。因为时代的不同以及社会的变迁,是非常深刻与复杂的,人们对他的记忆渐渐遥远,所以更需要一些影视作品真实、准确、生动、形象、感人的塑造出他的形象,让观众慢慢地理解他。”王兴东认为本片是他编剧生涯中最难忘的作品,他在乔安山身上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延续,并想通过自己的剧本将这种精神再一次传递出去。
在雷锋牺牲34年后,创作一部关于雷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胜在了立意、主旨,解读《离开雷锋的日子》,重点在“离开”二字。雷锋虽然牺牲了,但雷锋精神却从来不会离开。而在电影上映27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重温这部影片时会发现,雷锋精神依然在感召着我们。
雷锋虽然离开了,但雷锋精神在被他感染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得以延续,在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并且在每个时代都需要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新时代在召唤雷锋精神的新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