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丨激活振兴动力源 乡村蝶变展新颜——我省多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事

  更新时间:2023-02-09 08:59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虽是冬季,广袤的吉林大地依然热闹而繁忙。

牧业小区里,养殖户利用“活体贷”盘活资金增加着牛羊数量;智能温室大棚里,村民们忙着接待采摘的游客;炕头上、铁锅旁,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举着手机,通过网络将家乡的风情与风味统统换成了“票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在好政策的引领下,资金、人才正“结着伴”“打着捆儿”向农村涌动。农闲变成了农忙,乡村焕发了新颜。

筑牢堤坝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02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实事全力推动,并将其写入省委1号文件,列入《2022年省政府重点工作目标》。截至年底,全省80.99%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风险,其他监测对象均已落实了2个以上帮扶措施。

实行精细网格化管理、筑牢防返贫监测堤坝。建立防返贫监测员制度,全省组建了6.2万余名村组防返贫监测员队伍,通过网格化管理,将行业部门预警信息反馈和监测员日常走访摸排相结合,持续对农户开展全覆盖动态监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发挥厅际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充分发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厅际沟通协调机制作用,组织24个中省直行业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做法,梳理形成《行业部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重点任务清单》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行业帮扶政策清单》,明确部门重点工作任务,强化工作对接和信息共享,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扎实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落细落实。

坚持“五化”闭环工作法、全面提升工作效能。编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绘制工作流程图、制定材料模板、完善工作机制、列出留档清单,全面提升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规范化水平,为基层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提供指导和遵循。

建立疫情灾情调度机制、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印发《关于防范农田渍涝等灾害切实防止返贫致贫的通知》等文件,建立月调度和周调度机制,指导市县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及时排查化解风险隐患,切实用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组织9.3万名乡村干部全覆盖排查走访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帮助购买农资5.8万吨、代播代种2.4万亩、协调贷款7251.1万元,开辟防返贫监测帮扶“绿色通道”,全省无一人因疫因灾返贫致贫。

建强调研指导队伍、持续开展实地督导。起草《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重点督导内容》,明确从监测预警、识别退出、程序履行、精准帮扶4个方面查看12项具体内容及查验方法,依托省乡村振兴调研指导组持续开展实地调研督导,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市县,督促按时保质完成整改,倒逼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落实落地、保障工作成效。

“五个强化”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

2022年12月中旬,通榆县天意辣椒公司的红辣椒仍然销售火爆。这些辣椒来自2万多农户的庭院,正是这些面积不大的小小庭院,让全县农户仅辣椒一项收入便达到2亿元。

发展庭院经济是我省提高脱贫人口经营性收入的重要举措。据调查,我省已实现1489个脱贫村全覆盖,发放补贴资金5969万元,带动发展庭院经济农户约127.14万户,促进农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带动建档立卡户(监测户)约28.4万户,促进全省脱贫户(监测户)年均增收800元以上。

强化模式创新。围绕地域主导产业,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则加”原则,指导农户科学确定庭院经济项目。同时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致富能人等,规范庭院经济管理方式,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经纪人引领,品牌拉动,“互联网+”农户,“私人订制”经营五种发展模式,引导庭院经济向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迈进。

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出台多项计划和措施,支持利用衔接资金制定“庭院经济”奖补政策措施,对庭院面积小的东部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比照庭院经济给予补助。

强化功能提升。通过升级发展“新业态”,升级新品种、新项目,升级乡村“旧名片”, 升级农民“生活圈”等,变农闲为农忙,把发展庭院经济从被动式的“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

强化科技服务。全省2.6万名乡村振兴指导员、2800名农业经理人和专业农机手等乡村振兴领军人、54支科技特派员专家队伍和22个产业技术专家组、83名农技特聘员和6000余名创业致富带头人持续发挥指导服务作用,“点对点”培训指导。

强化典型引路。及时总结宣传各类典型,极大调动起农民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抓手 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

我省采取一系列实招、新招、硬招,高质量、大力度、快节奏推动乡村建设行动提档升级,创新形成以“1+16”方案体系为支撑、“一引领三提升一示范”为抓手的乡村建设行动升级版,全省投入建设资金168亿元,较上年增加100亿元。深入开展1029个村“千村示范”创建,同步开展17个领域“示范创建+”活动,示范引领作用更加鲜明、更具特色。

健全工作推进体系。高位推进、专班推进、督考推进相结合。在全国率先建立由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任总召集人的省级议事协调机制,组织协调和推进乡村建设行动。2021年春节之后,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出台12个专项工作方案和10条推进举措。

创新“五化”落实方法。充分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抓好乡村建设行动落地落细落实。截至2022年10月底,56项清单任务全部完成,完成投资168亿元,较去年增长100亿元。农村公路占全省公路总里程已达84.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5%、乡镇5G覆盖率达99%、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0%。推出网络培训大讲堂4轮38节、农村基层干部专题培训98门课程,分级分类培训15.2万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各级干部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能力本领。

打造系列示范样板。纵向梯次打造、横向融合打造、点位创新打造相结合。在县乡村三个层级、全省东中西三个片区,分别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走在全国前列的乡村建设样板,通过示范创建和示范引领,有力有序推进全省乡村建设。同时,打造“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规划编制示范镇、肉牛养殖样板村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样板典型。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将党建引领下的自治、德治、法治融入乡村建设,引导推动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家园。


编辑:马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