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三访陈家店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赵广欣 万双 邹鹏亮 通讯员 孙伟   更新时间:2023-01-17 07:29   来源:吉林日报—大吉网

吉报头条
重要新闻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图片精选

陈家店村委会的会议室里,一场会议正在进行。

“返乡创业基地关系到咱村的发展后劲儿。基地办得好,孩子们才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说这话的,是“老书记”林青远。

“老书记,您放心!”第一书记尚绪更回应道,“过段日子,省里的考察组会来验收咱这个基地项目。验收的重点内容我们都一一落实好了,今天再跟您‘碰’一下……”

2022年10月25日,记者第一次来到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正赶上这场碰头会。

谈做法,想办法,会议“碰”出了新想法。此时,明媚的阳光斜斜地照进会议室,大家的脸被映照得亮堂堂。

碰头会结束,林青远合上笔记本,转头笑着对我们说:“驻村工作队想干事、会干事,我相信他们会把我当年想做但没来得及做的事做成。”

对林青远,记者早有耳闻。他从2005年到2019年担任陈家店的村书记10余年间,让这个负债累累的贫困村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资产上亿、全省闻名的小康村。

“脱贫攻坚让我们走上了致富路,但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陈家店村面临一个瓶颈。”林青远说,这个瓶颈,就是人才。

说来也巧,2021年7月30日,省人社厅职建处副处长尚绪更和同事于明洋、李岩松组成驻村工作队,来到陈家店村搞帮扶。经过一周的调研、思考和讨论,工作思路与林青远不谋而合。

当年,林青远通过集资方式成立了村里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接着成立了畜禽养殖、蔬菜、农机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9年又成立了农安县众一农业开发集团公司。但是,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经营管理的问题日渐凸显,首当其冲的就是“人”的问题。

“从发展规律讲,管理短板、技术短板问题的本质是人才短板,所以我们要通过人才振兴补齐管理和技术短板。”尚绪更说,解决了“人”的问题,就是为陈家店的高质量发展搭建了一个新台阶。

可搭建这个“台阶”,要从哪里入手?

“筹办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尚绪更告诉记者,“省级大赛村里办,全国少有,省内没有。十多年职业能力积累的工作经验,使我敏锐地感觉到筹办好技能大赛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引导和发动全省乡村振兴领域技能人才,传承技艺、带动产业发展;二是可以为陈家店村带来更多的流量,促进采摘、休闲旅游、研学、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三是可以锻炼村里干部群众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自有人才。这事儿值当。”

“确定想法后,我们第一时间向省人社厅党组和厅领导汇报,并且得到厅里的大力支持。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冰更是鼓励我们: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敢想、敢干,既要敢创新还要接地气,只要政策允许、流程规范,就大胆去干。”

有了厅党组和领导的支持,工作队的信心更足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作队就把大赛11家合作单位谈妥,400余万元的经费搞定。

2021年9月8日,吉林省第一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陈家店村如期开幕,并圆满结束。村里承担大赛解说任务的孙辉受到各方一致好评,餐厅职工王艳萍在大赛中获得“餐厅服务员”比赛项目第4名。

2022年11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陈家店村。

在村培训基地大楼前,几辆满载乘客的大巴刚刚停稳。

“这些是省里组织来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的学员。”孙辉向记者介绍。天空满是阴云,但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大学毕业后,孙辉一直在长春创业,看到家乡的喜人变化,她毅然回到村里就业。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后,工作队一致推选她负责大学生村官和高素质农民的培训工作。

“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振兴,现代农业也需要高素质农民。”孙辉告诉记者,“村里的生活条件不比城里差,可以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感受着质朴的乡情。通过培训让乡亲们掌握更多技能,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也让我更有成就感。”

孙辉说,村里的培训任务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培养大学生村官,二是培训高素质农民。第一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让陈家店村的名号更响了。现在学员来自全省各地,仅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就有2万人次以上。

正说着,又有人来咨询培训班的事情。尚绪更告诉我们,来人叫刘长伟,也是村里的返乡创业“牛人”,可以去看看他建设的大棚。

刘长伟领着我们沿着乡道前行,边走边聊,天空飘起了毛毛细雨。乡道一侧的土地在细雨滋润下,更显油黑发亮。

1989年出生的刘长伟,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搞高效农业种植。“刚开始没什么技术,主要靠自己摸索。”刘长伟说,土办法收益不大,正想放弃的时候,驻村工作队来了。他们经常协调省里的农业专家来村里搞培训,传授种植经验。“起初我没放在心上,工作队就动员我去学习。不学不知道,一学真有效。有了新技术,一年可种多季,赚个三四十万元没问题。”

“我现在有10栋大棚,村民都说我种草莓‘牛’。其实,‘牛’的不是我,是驻村工作队建立的培训和帮扶体系。如今,村里的草莓种植已经产生规模效应,成了村里增收致富的新产业。”站在绿意盎然的草莓大棚里,刘长伟笑得像个孩子。

一周之后,记者又接到尚绪更的电话。“韩光绪明天回村,你们有时间吗?”

前两次采访,尚绪更多次提到韩光绪。由于时间安排上的阴差阳错,记者一直未能当面采访到他。

第二天上午10点半,我们到了陈家店村后直奔村里的田园生态餐厅。浓眉大眼、身材微胖的韩光绪头戴高高的厨师帽,正在后厨与厨师研究菜品。村里这个餐厅经营多年,不过因为粗放的管理水平、单调的菜品口味,一度被村民称为“大食堂”。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尚绪更说。

从“人”入手,驻村工作队去年引进了全省餐饮行业高技能人才、中式烹调高级技师韩光绪,并组建“韩光绪首席技师工作室”。这也是省内首家在村域落地的省级首席技师工作室。

陈家店锅包肉、小米汤炖活鱼、油泡豆角、自制豆腐、香排骨……初到村里,韩光绪就从“绿色、原生态”的角度,研发出多道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菜品。同时,还从菜品口味、营养配伍、烹饪技法以及宴席设计等方面深入研究,使整个餐厅菜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用尚绪更的话说,这叫“守住乡味”。

抓菜品的同时,还要抓成本。“烹饪时不能为了图方便,就把灶上的水龙头一直开着……后厨每个环节都要精打细算。”韩光绪说,从原料的加工、配份,到打荷、烹制,都与成本密切相关。

用尚绪更的话说,这叫“管好乡厨”。

“小乡厨”体现乡村治理“大思路”。实行政企分开、规范财务制度、更新核算方法……在驻村工作队的推动下,陈家店村委会和村属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了全方位改革。

“强化的是管理,变化的是制度,但归根结底,是人的观念变化。”尚绪更说。

尾声

“陈家店被评为吉林省4A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已公示,还被纳入第二批吉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目录!”2022年12月2日一大早,电话中就传来尚绪更满满的喜悦和兴奋。

这种喜悦和兴奋,让记者感慨,不禁想起采访过程中驻村工作队三人组的只言片语——

“来到村里,我的枕边一直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摆脱贫困》,一本是《论“三农”工作》,平时没事就翻翻,也写一点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驻村工作要始终牢记并感恩组织的信任,敢作为、干实事,深入打造‘六大基地’,逐步形成人才、土地、资金和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尚绪更说。

“帮扶工作要紧紧围绕乡村实际需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不能流于表面,要有长远考虑,不能我们一撤,所做的工作就跟着停了……”于明洋说。

“个人力量很小,要紧紧依靠组织,发挥我们的职能优势,同时还要依靠村里的干部群众……”李岩松说。


作者:吉林日报记者 赵广欣 万双 邹鹏亮 通讯员 孙伟
编辑:刘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