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明确部署,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擘画了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一系列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历史性变化曾作出过重大判断:“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年来,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中,无论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还是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或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都离不开产业支撑,离不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离不开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离不开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的加速转型。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把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得更实。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维护我国产业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产业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关乎中国人民幸福生活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经济繁荣发展基础。党的二十大要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稳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使我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充满底气与力量。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的发展成绩与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产业体系的深刻变化分不开,与我们党根据世情、国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策略分不开。但是也应该看到,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国际产业发展也面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必须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全球产业发展话语权,增强国际竞争力。
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注重创新,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目标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认知,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要把实体经济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优质要素投入等务实举措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合力,切实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要把创新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强大动力。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把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效路径。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彰显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